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看見太陽、星星、月亮、鮮花和流水,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我們能夠有吃喝和睡覺的地方,能夠行走、說話,直到獨立生活,也是因為我們的父母。父母在養育我們的同時,自己也慢慢地老了;當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難道不該照顧照顧他們嗎?
孝,在中國古代思想中,處于一個非常突出的核心位置,是一個君子、一個仁愛的人的首要品德。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孝經》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孔子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孔子家語》
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孟子
福善之門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內離。
——《漢書》
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
——(東漢)桓寬
一日叫娘,終身是母。
——(清)曹雪芹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勸報親恩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名賢集》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增廣賢文》
我們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看見太陽、星星、月亮、鮮花和流水,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我們能夠有吃喝和睡覺的地方,能夠行走、說話,直到獨立生活,也是因為我們的父母。父母在養育我們的同時,自己也慢慢地老了;當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難道不該照顧照顧他們嗎?
孝,在中國古代思想中,處于一個非常突出的核心位置,是一個君子、一個仁愛的人的首要品德。中國古代甚至形成了一種規定,如果父母病重,官員都可以請假回家服侍;如果父母喪葬,可以有三年的假期在家守孝,叫做“丁憂”。這樣,每一個官員都能以身作則地孝順父母。即使身居宰相,如果在父母病重期間貪戀官位,不能親自奉養父母都是會被恥笑的,甚至會被罷官。不孝是犯了“逆倫”大罪,被看成諸惡之首。“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怎么才算孝順呢?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父母去世之后,能夠依禮來安葬、祭祀他們。只要父母活著,就能夠依禮來侍奉他們。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讓父母盡可能少地為自己擔憂。父母老了,能夠供養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馬也一樣也有人供養照顧啊!過去有本小孩子的必讀書叫《增廣賢文》,它里有一句話:“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奉養父母,很多動物都做得到。我們向動物學習,不僅僅要學習它們的求生之道,學習它們身上的美德一樣是必要的。難道人會活得不如一只羊,不如一只烏鴉?假若心中少了敬意,怎么配做人呢!孔子還提出“色難”。意思是說對待父母要注意保持恭敬和悅的神色,讓他們高興。
孔子還說:“三年無改于父之道。”要求我們要尊重父母的意愿,能夠完成父母沒有完成的事業。像大禹治水,是繼承他父親的未竟之業;司馬遷著《史記》也是繼承他父親的遺志。可以說,正是這個孝道,讓我們的文明延續了幾千年。
孝悌是連在一起的,悌,就是和兄弟姊妹們好好相處。孝慈也總是相連的,父慈子孝,慈就是要愛護晚輩。如果真能愛護晚輩,團結平輩,尊敬長輩,那么這就是和睦的一家人,而家和萬事興。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彬彬有禮的君子了。
古人還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孝悌友慈,就是修身齊家的根本,一個不孝的人,就不能處理好家里的事。家庭,聯系著宗族,所以古人特別強調光宗耀祖。家不齊,治國平天下都是空談。
孝,尊敬父母,之后滋生出一種對家的依戀,愛父母之鄉,那生養自己的地方,愛那塊土地。這是中國詩歌里最美麗最動人的主題:懷鄉。對家鄉的熱愛,希望為家鄉努力做些事情,維護自己所在的每一寸土地,這就是愛國。古人說:“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門。”
中國古代有《孝經》和《二十四孝》。《二十四孝》中很多孝順的具體做法已經過時了,但他們孝順的精神是永遠常新的。《孝經》據說是曾參紀錄的偉大教育家孔子的話。《孝經》說,孝,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例如舜因為孝行,得到了整個天下,成為古代最理想的賢王之一。漢文帝、北魏孝文帝都以孝治天下,功績卓著。朱元璋把高則誠的《琵琶記》作為忠孝的教科書,讓官員們仔細閱讀學習。值得注意的故事還有關漢卿的偉大劇作《竇娥冤》,它取材自“東海孝婦”,一個普通人,因為孝,因為誠心,一樣感天動地。
下一篇:父母必讀的27條育兒良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孩子的40條經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