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作者介紹:幼兒園教師,做過10年的全職媽媽,有3個孩子,
而且3個孩子都生在日本。她們家多了許多別人家不大會有的
故事,而她也就有了不少獨特有趣的經歷和經驗。
現在很多和孩子有關的廣告都有一個特點——費盡心思抓住媽媽的眼球,竭盡全力從媽媽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下手。
發燒寶寶和消防員媽媽
最近,聽到這樣一句廣告詞:“寶寶發燒,每個媽媽都是消防員。”
沒錯,寶寶生病,媽媽著急。全家只有一個寶寶,更不能有半點閃失。這句廣告詞看透了媽媽的心思。
但是,再著急也不能亂了章法。
發燒只是一種癥狀,表明身體里面有炎癥,免疫系統正在積極抗爭,和細菌病毒作博弈。我自己親手帶大了三個孩子,有了不少“實戰”經驗。其實孩子的很多發熱,靠自身免疫系統的努力,不用吃藥更不用打點滴,好好休息,多喝水,就能自愈。
只要寶寶沒有習慣性的高熱抽搐,38℃以下的發燒,不需要服用退熱藥,不需要打退燒針,嚴格地說,也不應服用退熱藥。
可是,我周圍的年輕媽媽,有很多人都不知道38℃這個界限,只要寶寶一有熱度,真的就像消防員一樣趕緊“滅火”。前些天,單位一同事帶著極度疲倦的神情來上班。一問緣由,原來是接連兩個晚上帶著幾個月大的寶寶去醫院看急診。原因就是寶寶發燒。為什么接連兩天都去?因為第一天看了醫生回來后熱度又上去了。年輕同事愁壞了。
我連忙跟她說,“別急,問你幾個問題”:
* 寶寶有沒有嘔吐、脖子耷拉抬不起頭?
回答:沒有(排除腦膜炎)。
* 有沒有喝不進水?
回答:沒有。雖然沒食欲,但能喝水、喝果汁(排除脫水的可能)。
* 第二天熱度又上去,比第一天高還是低?
回答:差不多,低一點點(說明病情在好轉,起碼沒有更嚴重)。
我告訴她,帶寶寶去看急診要慎重。在那亂糟糟、病人成堆的地方候診一等幾個小時,沒病也要折騰出病來了。
聽我這么一分析,年輕同事連忙說:“ 哎呀,太好了,道理明白了心里輕松好多。原先我都快急死了。”
任何炎癥的消除、任何一種藥物生效都有一個過程,媽媽千萬要有一點耐心。同時要細心,學會觀察寶寶的病情要點,不要做心急火燎的“消防員”,盲目地“撲火”,千萬不要被廣告詞忽悠了。 我有時想,醫生熱衷于給生病的寶寶打點滴,固然有利益驅使的原因,但媽媽沉不住氣也是促使醫生采取這種“快速滅火”的因素之一。想想看,醫生開了口服藥,第二天媽媽又抱著寶寶跑回來跟醫生抱怨說,“你的藥不管用,寶寶還在發燒……”醫生還不如索性一上來就打點滴,省得雙方都煩。
至于那些必要的醫學常識,指望忙著看門診的醫生給媽媽現場講解,也太不現實,幾百號人在外面等著呢,所以,媽媽自己真的要學一點兒科知識。
記得我在日本時,帶孩子去醫院,醫院給了我這樣一張紙頭,大意是:
☆退燒要有一個過程,不必焦慮。
☆38℃以下,無需使用退熱劑。
☆未滿周歲的寶寶,不要使用藥店的退熱藥(日本嚴格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醫生開的藥和藥店買的藥是兩回事)。
☆抗生素起作用要兩天半的時間,如果三天以后癥狀仍沒有改善再來看醫生……?
這對于當時第一次做媽媽的我,這張小小的紙片真是幫了大忙,從中更是感到了一份溫暖和安心。
孩子不吃飯
也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孩子不吃飯”成了很多媽媽、奶奶、外婆最發愁的事。于是,廣告里常出現“寶寶嘟著嘴把飯碗推開”的畫面。怎么辦呢?好辦——“寶寶不吃飯,就用健胃消食片!”
不止一位朋友跟我抱怨孩子不吃飯,問我怎么辦。我都說:餓他一頓。
這話不中聽,好像沒人性,其實真就是這個理兒。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怎么現在的孩子的胃跟老祖宗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只要沒有器質性的疾病,人不吃飯都會餓。“孩子不吃飯”,只能說明孩子不餓,不想吃。每頓飯都被塞得滿滿的,活動量少,還吃零食,根本還沒餓,就到了下一頓飯。現在真正會餓著的孩子有幾個?有家長說,孩子這么大了,從來沒說過一個餓字。
人不是機器,每頓吃飯的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大人也有想吃、不想吃,吃得多、吃得少的時候,怎么到了孩子這里,就非得吃完大人規定的量呢?這頓吃得少,下頓餓了,自然會吃。大人孩子都是一個道理。
其次,是我們寶寶餐飲的習慣。我們總是覺得孩子小,只能吃軟的東西,從斷奶食品的糊糊到爛面條、爛糊粥,到幾樣菜連菜帶湯拌飯吃,都是爛糊糊一碗,沒有各種菜式原本的形狀和味道,寶寶吃來吃去都差不多,沒有了對吃飯的興趣。
再其次,不得不說說“喂飯”。西方很小的寶寶就是自己動手抓著吃飯,吃得滿手滿臉都是。孩子吃得不亦樂乎,大人滿不在乎。這種景象在我們家長這里是很少看到的。大人喂飯,一喂喂到三四歲,甚至念小學也并不少見。這樣一來,孩子吃飯沒有了主動性,被塞、被填、被哄著吃、追著吃,就是必須完成吃飯的任務,孩子自然毫無趣味可言。
這些容易造成孩子不吃飯的原因,應該通過改善孩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調整菜式花樣來解決,跟“健胃消食片”就沒什么關系。如果真是有什么疾病造成孩子不吃飯,那也不是幾粒消食片就能解決的。
補鈣、補鋅、補……
平時買衣服、買食品、買日常用品什么的,碰到買一送一,自然開心,就算送的那個東西不實用或者用不著,也無大礙,大不了放那不用罷了。
可是,吃進身體里的微量元素就不同了,絕不是多多益善的。就拿鋅來說,理論上“缺鋅會導致食欲減退”,“鋅可以增強食欲”,前提也是在體內微量元素平衡。人體內的微量元素,正常的身體都有自然調節機能,外力的干擾往往會適得其反。要是因為店家“白送”,就順便來個“花一樣錢補兩樣”,你可就被廣告忽悠了,這種便宜絕對可撿不得。
說到這里,不能不說說比補鋅更加普遍,大有全民總動員架勢的“補鈣”。
我家的三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沒補過鈣,身體健健康康,雖然周圍建議補鈣的呼聲一片,壓力頗大。我始終堅持自己的理由:
* 孩子從小喝的奶粉都是加強鈣的。
* 孩子飲食正常,不偏食,乳制品不間斷,鈣攝入量不會低。
* 戶外活動不少,維生素D的合成不會缺乏。
曾和一位國外的兒科醫生說起這種“全民補鈣”。他非常驚訝,說了一句:“難道中國的生活水平有這么差嗎?”據他知道,比中國生活水平更低的國家也沒有這么大范圍的補鈣。
難道中國真的這么多人缺鈣嗎?恐怕很多人(包括孩子)并未檢測過是否缺鈣,父母只是覺得“補總比不補好,補補沒壞處”。其實,鈣補得過多,對肝腎都會有不利的影響,而且還會倒了孩子的胃口。
要我說,花錢補這補那,都不如帶孩子在外面多曬曬太陽、多瘋跑瘋玩一下管用。文/ 張榕
下一篇:“獨二代”當道,拼養需注意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媽媽到底愛不愛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