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越來越多的年輕爸媽們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父母,而“隔代教養”也必然引發諸多矛盾,有時還會演變成一場沒有硝煙的家庭“戰爭”。經歷“風浪”的祖輩們,內心懷著滿腔的熱忱幫助著兒女養育第三代,但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提倡的科學育兒會有差別,有些教養方式甚至還被一些媽媽戲稱為“文盲式”教育法。但無論我們如何“找茬”,都要感謝祖輩們“一切為了子女兒孫”的辛苦付出!
無欲無求的愛叫祖孫情
中外祖父母含辛茹苦帶養孫兒輩的故事經常會戳中我們的淚點,因為祖孫情比父母的愛還來得無欲無求!
祖輩帶孩子優勢很多:
◎老人有較多的帶養幼兒的經驗,有充裕的閑暇時間和足夠的耐心。
◎由于祖孫的血緣關系,老人本能地會對孫輩產生無限的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
◎多數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系,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環境條件。
◎老人所積累的生活閱歷為教育孩子提供了豐厚的人文和知識基礎。
隔代教養的10個知識盲點
1、吃飯泡軟又喂湯
為了讓孩子盡快吃完飯,祖輩經常會把食物泡軟,或者一口湯一口飯。表面看來,孩子吃得很快,實際上,食物沒有充分粉碎直接進入寶寶胃里,沒有唾液的參與,只靠胃液,很難消化。
2、不停喂東西給孩子
就怕孩子會餓,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出來后就趕快給孩子吃小面包充饑;玩游戲間隙還要“伺候”孩子吃零食,使得孩子肚子里總有食物,增加飽腹感,到了飯點自然不好好吃飯,而餓了又要找零食吃,形成惡性循環。
3、給孩子穿得像小熊
臃腫穿衣的孩子一般都是祖輩帶大的,出汗的時候小臉熱得通紅。這樣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感冒,病痛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
4、總在無意間打擾孩子
孩子在專心看書或玩玩具,老人會時不時冒出一句:“書里講什么呀?哪個是壞人啊?”“你在搭什么呀?要不要吃點東西呀?”孩子的專注力就在這有一搭沒一搭的交流中悄悄流失了。
5、破壞孩子的直覺
孩子坐在凳子或游戲車上的時候,老人們會經常把手放在寶寶背后,這樣的確會保護孩子不讓他摔倒,但是那只保護的手一旦離開,孩子還是會往后仰過去,因為他一直習慣了后面有大手的支撐。
6、不讓孩子“幫倒忙”
很多老人不喜歡孩子給自己“幫倒忙”,覺得費事。但等孩子慢慢長大了看到大人在忙,也不會主動幫助,因為“幫忙搗亂”的觀念已經形成,誰都不愿意自討苦吃。
7、對孩子一概“褒獎”
夸自己的孫輩,情不自禁,無可厚非!但不分青紅皂白,所有的事情一概都是褒獎,那如何讓孩子明辨是非?
8、影響父母的教育權威
“你爸爸說的不對的!”“別聽你媽媽的!”這種對話是不是經常在老人的嘴里脫口而出?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很難判斷到底誰說的是準則,因為判斷不明,所以他就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立場。
9、忽視運動的重要
祖輩帶大的孩子運動能力差,因為老人體力有限無法追趕愛動的孩子的步伐,所以情愿“圈養”不愛“放養”。
10、閱讀機會缺乏
祖輩老眼昏花閱讀困難,有許多甚至不識字,普通話也不會講,由此導致寶寶閱讀能力滯后,閱讀興趣沒有從小形成。
父母之職永遠不該被“包辦”
1.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的陪伴
心理發展過程來看,0~5歲這一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親情關懷,滿足他們對父母正常的情感依戀,對孩子今后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種情感需要,祖輩們是無法滿足的。
2.堅守與妥協的平衡
堅守父母之職必須親自踐行的信念,同時莫讓為人父母的“天倫之樂”變成了“天倫之累”,努力把“愛父母”與“愛子女”這兩件大事放在一座天秤上來平衡。我們對祖輩盡力的點滴關愛就是對我們的孩子的一種良好的尊老教育,而給予我們孩子科學的教育也是我們對祖輩之愛的繼承和傳遞。所以“隔代“矛盾再大也大不過親情,做好堅守與妥協之間的平衡。
3.改變祖輩帶孩子的方式
即使祖輩年長難改變,但為了寶寶身心良好成長,我們可以不懈提醒自己的父母:
a、不要老抱著孩子宅家看電視,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上午、下午各1小時。
b、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動手。
c、平時與長輩多溝通,多交流別家的育兒經驗,讓長輩也有機會學習新觀念,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做了祖輩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d、在育兒問題上讓孩子的父母當家作主,只要孩子爹媽決定的,祖父母盡量保持意見一致。
e、避免縱容或放仼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f、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g、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我的三個原則:
作為媽媽,我不出讓“領地”;
作為女兒,我建立“中間地帶”;
作為一家之主,我努力成為一個家庭外交家。
"隔代教養"是這個高速發展社會的家庭剛需,也是中華文化的家庭傳統。如何破解這道古今難題,只有靠我們各自摸著石頭過河,邊行邊學習了。
本文摘自媽咪Jane育兒妙方博客
下一篇:讓孩子“分享”用非強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溺愛造成了孩子的霸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