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大多數女孩的父母的最大愿望是女孩生活得幸福美滿。戀愛結婚之前,女孩的生活幸福度主要依靠父母,結婚之后,她的生活幸福度主要是由她所選擇的婚戀決定的,而她對婚戀的選擇,往往受到父親的影響。
2009年第6期的《婚姻與家庭》分析了4個婚姻問題的案例,結果發現這4個妻子在婚姻過程中遭遇問題,都源于她們與父親的惡劣關系。下面是其中一個案例。
一個女孩小時候經常挨父親的打罵。
小時候,幼兒園阿姨給我脫衣服時總會說:“這孩子又挨打了。”我也曾經悄悄問媽媽:“能給我換個爸爸嗎?”我媽只是無奈地看著我說:“你要是乖就不會挨打了。”
于是,我努力做個乖孩子。爸爸要我晚上8點睡覺,我就乖乖地準時爬上床;爸爸希望我成績領先,我就拼命學習;爸爸希望我按時回家,我就從不參加小伙伴的游戲……
但我畢竟是個孩子,我怕黑,怕一個人睡覺。有幾回,我想讓媽媽陪我睡,于是大聲喊媽媽過來。“吼什么,自己睡!”客廳傳來的陰沉男聲打斷了我的叫嚷。“我害怕,我一個人睡不著。”我分辯道。“啪!”我聽見鋼筆被摔在了桌上,急促的腳步聲隨之臨近。
我躺在床上一動不敢動。爸爸走進來打開了燈吼道:“有什么好怕的?怕就開燈,不許吵!”燈光打在墻上,映出爸爸的剪影,就像一個怪獸。他伸出手指說:“我數三聲,你再不給我睡覺,小心我把你拉出去喂老虎!一、二……”我閉上雙眼,抽動雙肩大哭,想向媽媽求救。
“嘿!叫你不要吵,你還給我哭起來了,是不是找打?”話音未落,爸爸已經掀開被子把我往門外拽,巴掌隨之如雨點般落在我身上。媽媽躲在廚房里哭,我則抖動身體抽泣著。
這樣的場景在我家幾乎每天都要發生。只要爸爸咳嗽一聲,我和媽媽就嚇得不敢說話。更多的時候,他不咳嗽,而是直接動手。要是趕上他喝了幾口酒,我就更慘了,因為他隨時可能抬起巴掌,甚至都不用找一個打我的理由。
這種膽戰心驚的生話讓小小的我十分恐懼。那時,我只想快快長大,早點兒脫離父親的魔掌。
她十分恨她的父親,父親給她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但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到最后她卻找了一個像父親一樣喜歡暴力的丈夫。
我20歲就結婚了,丈夫孔杰長得高大威猛。當年我會嫁給他,只因為在那個很冷的晚上,他脫下外套,披在我身上。那一刻,我覺得很溫暖、很安心,不由自主地就想依靠他。我們戀愛不到半年就結婚了。結婚后,孔杰漸漸表現出他的另一面。他不愛做家務,大男子主義,也不像結婚前那樣喜歡我黏著他。有時遇到不順心的事,他會罵罵咧咧的。我要是說他幾句,他會對我翻白眼,說得多了,他甚至動手打我。我真悔,當初為什么這么草率就和他結婚了。我更覺得悲哀的是,自己剛從父親的暴力陰影中走出來,就又落入了丈夫的暴力牢籠。
為什么她會如此選擇?難道她有受虐的傾向?
心理咨詢專家陳佩華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暴力的父親會造就一個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女兒,她會急切地尋求保護。因此,這類女孩往往會早戀或早婚,尋求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個保護傘。由于內心的不安全感,在現實中她會找一位看上去比較強悍的男性……
美國心理學家諾曼·萊特在分析著名童話人物睡美人與灰姑娘的故事時,也給出了類似的解釋:
現在的很多女性,特別是那些在家里沒能充分享受父愛的女性,總是會對第一個向她求婚的“王子”充滿情意綿綿的幻想,期望能從他身上尋找到在父親那里未能得到的安全感和依賴感。
實證研究也證實了這種聯系:
一項全美調查發現:單親家庭少女懷孕的比例是雙親家庭少女的3倍。在另外一項研究中,學者赫瑟林頓比較了兩組女孩,一組是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另外一組是只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女孩,結果發現:來自離婚家庭的女孩更早、更頻繁地與男孩約會。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聯系,原因有兩點。其一,是父親的榜樣作用。大多數情況下,父親是女孩的第一個“男朋友”。女孩對男性的認識往往是從父親開始的。早期的父女關系往往是女孩以后處理異性關系的樣板,心理學家羅斯·派克認為: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并不在童年時期就宣告結束,甚至到了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時期,女兒與男性的關系也較多地受到她與父親早期關系的影響。父親為女孩提供了一種男性的榜樣和行為模式,女孩往往從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中尋找未來生活的參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會把父親看作未來丈夫的模型。研究婚姻與愛情的專家認為,女孩在尋找戀愛對象時,她們會有意識無意識地尋找那些與父親相像的異性。
其二,是父教的存在提高了女孩認識了解男性的水平,提升了女孩與男性打交道的能力。心理學的角色互動理論指出:父親在幫助女孩學習與男性打交道方面較為重要,學者赫瑟林頓的研究發現,在與男性打交道方面,那些只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面對男性時表現出更高的焦慮感。
下一篇:幼兒家庭應系“安全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親,對男人意味著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