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育兒原則一: 育兒需要明確的目標
因為我的丈夫是牧師,所以早年我常常義務去教會的托兒所幫忙。每一天,我會看到各式各樣剛當上母親的女人走進托兒所的那扇門,我也因此長了不少見識。
很多孩子長大后會有情緒焦慮的心理問題,他們的媽媽卻怎么也想不到,這些問題是孩子小時候做母親的一手造成的。很多母親會把孩子送到托兒所 (或是日托班,或者把孩子寄放在親戚朋友家),然后離開。問題就出在母親離開時的態度上。讓我來告訴你這是怎么回事。
每一個孩子第一次離開母親身邊的時候都會出現所謂 “分離焦慮”的問題,這是非常自然的。當嬰兒和母親 “分離”的時候,因為意識到自己被托付給了他們所不熟悉的人,嬰兒會情緒低落,感到 “焦慮”。于是嬰兒會黏著媽媽不放,甚至哭泣或尖叫,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當然,正常情況下,和母親分開并不會使嬰兒受到傷害,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創傷或者永久性的恐懼。十有八九,嬰兒離開媽媽不久,就被其他事情轉移了注意力。照顧孩子的人讓孩子覺得舒適和安全了,于是嬰兒很快就安靜下來,不再哭鬧了。
所以,媽媽要做的是要向嬰兒傳遞這樣的信息:
沒事,這里很安全。
媽媽會回來接你的。
媽媽是可以信賴的,所以如果媽媽把你托給別人照顧,那個人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
反之,如果在和嬰兒分離時,母親表現出了焦慮的情緒,我可以非常確定地說,嬰兒會感知到這種情緒。嬰兒天生就非常敏感,他們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媽媽的負面情緒。所以,母親小小的焦慮情緒會不經意間傳遞給嬰兒這樣的信息:媽媽現在很緊張,這說明我可能在不安全的地方。
母親當然有必要關注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情況。但是,問題并不出在嬰兒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上,而是出在離開嬰兒時,母親自己的態度上。如果母親表現出焦慮、恐懼和不適,嬰兒是會感知到這些情緒的。而嬰兒時期接收到的這些負面的情緒,很可能造成孩子日后心理上的問題。
你說這些焦慮的媽媽原本是不是完全出于好意呢?當然是!
這些媽媽是不是很好很好的人呢?毫無疑問,絕對是!但是不是她們種下了孩子日后對新事物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呢?很不幸,是的。
這些母親是故意這樣做的嗎?顯然不是。
媽媽們,這就是為什么我說,我們的第一條原則——育兒需要明確的目標,更多的是關于你,而不是關于孩子。我不得不對你提出一些個人化的批評,因為沒有什么能比做母親更加個人化了。為了讓你成為一個對孩子有益的好母親,我們就直截了當地面對問題吧。
請不要感到壓力過大。但是,你是孩子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不管你對此有何看法,你都必須立即意識到你在孩子的眼中有多么的重要。如果你不能意識到這一點,代價可能會是相當沉重的。
你的孩子可能因此無法建立正確的自我價值。
你自己可能因此內心不得安寧。
若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你就得付出這樣高昂的代價!
一直以來,母親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我覺得母親的角色就像房頂一樣,大家忽視房頂的存在,直到它漏了才意識到房頂有多重要。然而,母親的重要性越是被忽視,我們做母親的,責任就越是重大和復雜。我們要面對如此多、如此復雜的需求,大家期望我們做這做那,卻又覺得我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幾乎每一個母親有時都難免覺得這些期望是個沉重的負擔。我們付出了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一些文化上的因素又進一步加重了我們的壓力。很多社會輿論理所當然地認為,既然女人能夠生孩子,也就自然能做個好媽媽。
而事實是,每天數以千計的孩子來到人世,并不是每個母親都能成功地教育孩子。育兒需要抓住重點,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才可能獲得成功。
受這種社會輿論的影響,連我們做母親的也常常低估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如果母親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現今社會很多兒童的心理問題就不會存在了,而我也大概不會寫出這本書來。
《圣經》的啟示
神救了我們,以圣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們的。
~ 提摩太后書1 ∶9~
當我們跟隨基督,基督的意圖也就成了我們的意圖。這段經文里,基督說,跟隨他,并不是要我們主觀去做什么,而是他通過我們,彰顯了他的意圖和恩典。對母親們來說,想要教出健康的孩子,就需要緊緊跟隨基督的意圖。有原則的母愛的目標便是: 以基督愛我們的方式,去愛我們的孩子。請仔細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 請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明確的育兒目標。如果有,那么這個目標是什么?怎樣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如果沒有,為什么沒有呢?
2. 你做母親的目標是什么?請寫下你希望孩子成人時能擁有的品質。就算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已經離開了家,你也仍然是他的母親,你在孩子的生活中仍然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3. 當你的孩子進一步長大,上述的目標還適用嗎?需要作哪些調整?
4. 關于你自己,你覺得哪一點做得比較不足呢?是健康的自信心、情緒上的成熟和穩定,還是靈魂上的成熟?你打算如何提高你的弱項呢?
5. 你在本章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你打算如何把它付諸實踐呢?
下一篇:由中美差異反思“喂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并不需要太完美的父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