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日,一檔名叫《爸爸去哪兒》的親子互動節目迅速躥紅。節目中擔當嘉賓的五位明星摘下明星光環,在偏僻的小山莊內扮演父親角色,與孩子們一起玩耍。節目一經推出,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少網友紛紛表示,自己被萌到了。同時有很多年輕爸爸在網上自責和反省。
心聲 足夠的陪伴勝過物質給予
網友“奔四的Q森”和兒子宸宸是《爸爸去哪兒》的忠實觀眾,經常在微博上曬和兒子的玩耍照。在市區一家醫院做宣傳工作的他,業余時間大部分都會陪伴在兒子身邊。“孩子受我這個爸爸的影響特別大。”“奔四的Q森”說,他經常帶著5歲的宸宸瘋,一起旅游、看電影、打游戲,“作為80后的年輕爸爸,我想要給他最美好的童年。”
在市區經營一家攝影室的方先生也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除了給予她好的物質生活外,更要有足夠時間的陪伴。盡管媽媽能照顧好孩子的日常生活,但爸爸往往是小孩心目中的英雄,是她處理困難的榜樣,“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記憶,以后回憶起來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遺憾 不少父親缺席孩子童年
盡管不少父親給孩子撐起了一片天,但也有不少父親經常缺席親子活動。
家住江都的九歲小男孩洋洋告訴記者:“爸爸很忙,我們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睡覺的時候才見到面,我上學都是媽媽接送的。”小家伙記得,自己唯一一次單獨和爸爸出去玩,是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太開心了。”
“和女兒單獨出去旅行,還真沒有過。”市民趙先生的女兒今年已經5歲了,但趙先生從沒單獨帶孩子出去過。“一方面是工作忙,另一方面,也害怕。”趙先生說,女兒出生后,一直是媽媽在帶,他一點帶孩子的經驗都沒有,女兒一哭,他就手足無措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好。
專家
父愛不能被其他形式代替
教育專家時金林認為,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的角色有所不同。作為女性,母親是感性的,母愛如同春風。而父親是理性的,父愛如山。父親的愛一般隱藏得比較深。作為父親,時金林發現,身邊同齡人的家庭教育中,“爸爸”的角色都相對缺失。不少70、80后工作壓力大,早出晚歸,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常常會忽略給孩子的陪伴。
他稱,這套節目熱播,也是呼喚父親在孩子教育中趕快補位和歸位。他認為,年輕父親應該擔負起責任,多學習與孩子互動交流,成為一個成功的、快樂的父親。
下一篇:家長的正能量有多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式家教”的兩大通病,你有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