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的角色
想象你要招待一位從國外來的客人。她的名字叫阿馬娜。她第一次來到你的國家,不會你的語言,不知道你們的習慣、社會禮儀、法律或文化。你在機場熱情地接待了她,把她帶回家,希望能夠讓她感覺賓至如歸。
一旦安定下來,你就送她去學校學習你的語言,帶她去購物,去你所在的城市一切好玩的地方去。阿馬娜總是犯錯誤,她進房間的時候不會脫鞋,購物的時候不說謝謝,在餐廳吃飯時把胳膊放在桌上。作為她的導游,你總是在她忘記的時候溫柔地告訴并提醒她各種規則。有些規則她可以記住,但是她要記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有時候她覺得不堪重負,并且忘記了。
她忘記的時候你不會懲罰她,因為你知道她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的感受,她有那么多東西需要學習,你總是耐心地幫助她。你知道她會慢慢地在實踐中學會這些的。
你和阿馬娜是人生旅途中的同路人。你是本地人,她是外來的。你們會同時經過山谷荊棘,你尊重她,耐心地指導她,讓她能夠融入你的文化。
本書育兒的理念與這個例子極其相似。作為父母,你是本地人,而你的子女就好像阿馬娜一樣是外來的。外來的客人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你有很多東西需要教給他,你們的關系是互相尊重。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者
保護你的孩子,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信任。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危險的,并且保證他們盡可能地遠離危險。親子教育家凱茜•佩利說:“你要保護自己孩子的思想、身體和心靈。”你監督他們在電視上看的內容,從朋友那里聽到的信息,以及從媒體那里了解的消息。你保證他們不會被車撞到,讓他們有足夠的睡眠,遠離垃圾食品。你保護他們的心靈不被摧殘,教導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對待你和他們自己。
父母是孩子知識以及民主觀的來源
在使用民主育兒觀的家庭中,家長是督導、教練、老師、保護者以及幫助者。他們基于經驗、溝通能力和尊重來執行權力。這又被稱為權威式教育,據研究表明,這種教育對孩子產生的效果是最好的。
獨裁型家長(千萬不要與權威性弄混淆)堅持讓子女服從他們制定的一切規則,他們說什么,孩子們就必須做什么,而且要無條件地尊重長輩。這種家長所扮演的是獨裁者、立法者、執法者的角色。這種育兒觀的問題在于培養出來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獨立思考,我相信你一定不希望有一個盲目服從的孩子。由于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所以我們最好是鼓勵孩子問“為什么”,當他們對已經建立的規則產生質疑時,不要責罵他們,他們需要聆聽自己內在的“冒險感”,來明白他們生活的動力,這可以幫助他們在現今的世界上生存。
缺席型父母會因為缺乏時間、知識或努力而不去管教自己的子女;溺愛型父母會為了避免孩子生氣或是有其他負面情緒而盡其所能地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這兩種方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父母是孩子的影響者
“你連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嗎?”很多父母都害怕聽到這樣的批評。但是有多少家長能夠真正控制自己的孩子呢?也許只有在出生的時候。當孩子一天天長大,家長對孩子的控制越來越少,但是他們對孩子的影響開始越來越大。榜樣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影響和控制是有天壤之別的。如果親子關系是建立在關愛、尊重、指導的基礎上的,那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們的影響也會隨之增長;而控制只會隨著孩子的成長獨立而慢慢消失。
父母是偵探
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理清并管理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學習合適與不合適的行為,以及對他人的同情和關心。父母應該運用有效的管教方法,例如鼓勵、尊重性教導和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用類似隔離、體罰、羞辱、承擔后果這些破壞關系的方法。
孩子并不是真正的行為偏差,他們這樣做只是運用了不適當的方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家長的工作就是滿足孩子們的需要,并且教導他們怎樣用合適的方法來得到這些需要。一旦這些內在的需要和感受得到了重視和滿足,他們的行為就會慢慢好起來。
所以身為父母,你們也是偵探。孩子們不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需要,通常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的任務就是找出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總體來說,人類的行為都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
● 關注
● 權力與控制
● 保護、逃跑、避免
● 接納/附屬/聯系
● 自我表達
● 滿足
● 公正/報復
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行為偏差是指孩子們用家長們不認可的方式來達到這些目的。當大人有同樣的行為時,我們從來不把這個詞用在大人身上,而是用更加正面的詞,如激進、果斷、有主見。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導孩子用正面的方法去滿足他們的需要,與他們溝通,而不是用負面的方法,這就是管教的目的。我們通過加強他們的正面行為,用正面的方式代替負面的行為來達到管教的目的。總是問孩子為什么這樣做是沒有幫助的,因為多數情況下,他們也不知道為什么,積極地聆聽能夠幫助你更了解他們。
家長是生活規律的提供者
研究表明,最好的育兒方法就是民主式的,這種方法既溫馨又對孩子有要求。家長對孩子們有期望,然后會鼓勵孩子達到這些期望。家長還會為孩子們提供有規律的生活,并且和孩子保持固定的生活規律。例如,在我們家,我們有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個星期必做的事情,還有每個季度必做的事情。我們定點吃飯、做家務、睡覺、玩耍、戶外活動、手工時間、學習時間,這些都為孩子們提供了人類所需要的計劃和穩定性。我們是有生物鐘的,有規律的生活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當然,這個計劃表不能太死板,要有靈活性。例如,孩子們每天都是晚上8:00到8:30之間睡覺的,但是如果有一天晚上10:00有流星雨,他們就可以看完流星雨再睡覺。我知道有很多家庭不需要孩子早起,所以孩子們總是很晚才睡,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是已經形成了生活規律,而且每個人都能保證足夠的睡眠就可以了。一個家庭的時間表要對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效。
家長是規章制度的制定者、執行者和協調者
孩子需要限制嗎?當然。但是,他們需要有目的的限制。這種限制并不是為了約束孩子,真正的限制是有目的的:保護孩子的身體、思想和心靈。如果孩子拒絕這種限制,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讓限制同時滿足家長和孩子的需要。
就好像三種文具:記號筆、可洗筆、鉛筆。然后想想你們家所有的規則,這些規則是你自己定的,還是你和孩子一起定的,或者只是孩子自己定的?理想的民主育兒法是10/80/10。
10%的規則和限制是由父母定的,它們就好像是記號筆,不可以更改。在我們家,這些規則包括不可以打架,還有一些安全規則,以及互相尊重。這些是不能協商的,并且是家里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朋友、鄰居、親戚、孩子、父母。
80%是可洗筆式的規則。它們是由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的,對于每個人都生效。任何人都可以把他們的想法拿出來討論,并且在家庭會議時進行更改。當然,小一點兒的孩子在他們長大之前不會真正去質疑那些規則,但是當他們真的對某些規則有異議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看一看哪些可以做出相應的更改。唯一必要的事情是這些規則必須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
大多數可洗筆式的規則都是父母和子女雙方討論協商后制定的:
● 睡覺時間與用餐時間
● 家務事
● 照看寵物
● 家庭作業和與教育相關的問題
● 娛樂設施的使用以及使用時間
● 零花錢
● 家庭共同生活的后勤需要
最后的10%是鉛筆式的規則,是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們任何時候都可以更改,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但是,它們不會影響人身安全、互相尊重或者我們重要的價值觀。
家長是孩子需要的提供者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們去滿足他們不同程度上的需要:食物、水、睡眠、人身安全、情緒釋放、關注、鼓勵等。在保證他們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家長要鼓勵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自由地探索。家長要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年齡的智力與創造力發展的刺激。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可以利用節日或慶祝日創造出更多愉快的回憶,讓孩子們有歸屬感、聯結感與愉悅感。
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你什么時候離開,什么時候回來。不要恐嚇孩子說不要他了,這樣只會給他帶來不安全感。只有當孩子習慣了再見,并對此感到舒服的時候,才能建立起信任。如果一個孩子有分離的焦慮,那么家長盡量不要離開他們,到他們能夠處理的時候再談這件事。
試著對孩子的行為更具有預見性和正面性。孩子和成人都會尋找世界的模式,然后學會期待這種模式。當孩子發現他們可以預見這種模式時,他們會覺得更安全,更有能力,并且對環境更有掌控力。
下一篇:要了解孩子的內存情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成為孩子最愛的父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