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 美味大餐
2歲半以后,丁丁已經會說好多話了,當然,他們的撕紙游戲也有了更多的新花樣。
“丁丁,你撕了一個什么呢?”看到丁丁很認真地撕下一個圖形,媽媽好奇地問。
“媽媽,你看,我撕了一個大蘋果,上面趴著一條蟲子在吃蘋果。”丁丁試圖撕一個蘋果,不過撕的形狀中途發生了一些改變,旁邊多出來一個小疙瘩。這個小疙瘩就成了丁丁眼里的小蟲子。
“媽媽,你也撕一個吧!”
“好的,我撕一個什么呢?”
有一天去飯店吃飯,看到有個叔叔在做印度飛餅,因為好奇,丁丁一直拽著媽媽在那里站了好半天,吃過飯又在那里看了很久。當媽媽問他撕個什么時,丁丁突然想起了印度飛餅。“媽媽,你撕一個印度飛餅吧!”
“好的。”媽媽撕了一個圓形:“你看,我撕了一個圓圓的大大的印度飛餅。現在我要把它切小了。”媽媽用一只手側過來當刀,壓住“印度飛餅”的一半,另一只手拎著紙的另一半,順著手掌壓著的線慢慢地撕下一個半圓,一邊撕一邊說:“我在中間切一道,成了兩個半圓形了吧。”“我再切一道,成了兩個扇形了吧。我再切,成了更小的扇形。我再切,哈哈,成了小細條了!”
“丁丁,你猜猜,我想把這半個印度飛餅切成什么樣子呢?”
“切成香蕉形。”丁丁最喜歡吃香蕉了,第一個想到的居然就是香蕉。
“那好吧,我就把他切成香蕉形吧。呀,這個香蕉形可不太好切啊!我先把這兩個尖尖的角切掉。”媽媽切掉兩尖角,拿到眼前打量,正思索從哪里下手把它撕成香蕉形呢。丁丁立刻興奮地喊了起來:“一串香蕉!”可不是,一個扇形,多像一串香蕉啊!媽媽感嘆于丁丁特別的想象力,緊緊地將他摟在懷里,很響亮地親了他一下:“丁丁真聰明,都能看出是一串香蕉!”
在撕紙游戲中,很多的概念諸如數量、形狀、多少、大小、長短、寬窄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悄悄地傳遞給寶寶,并且,我們不需要總是去追問寶寶:“這是什么形狀?哪個長?哪個短?”等類似的問題,來確定寶寶是否真正理解了這些概念。因為,在適合的場景刺激下,也許突然某一刻,寶寶自己就會將這些概念表達出來,讓我們驚詫不已。選擇寶寶喜歡的方式,我們的教育就可以不著痕跡地融入日常生活與游戲之中,讓寶寶潛移默化地接納一切,并輕輕松松內化成他自己的東西。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下一篇:兒童大腦發展的關鍵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游戲概念不需刻意教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