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人們對獨生子女的重視及對早期教育的投入,現又出現了一些單純偏重某一方面的現象,特別是偏重智力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的情況較多,這對小兒的發育也是不利的。
對于早期教育來說,我們要求從小就要注意小兒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問題。當然,對3歲以前的小兒我們認為可按體、智、德、美的排列來給予教育和發展。這里我們將體放在第一位,因為這是小兒發展的基礎,是主干,是支柱,沒有體質的發展做保證,其他都談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兩翼,要同時發展,如僅偏重某一方面,就會造成偏頗,難免今后會走歪路。
德育教育對于小嬰兒來說應該怎樣進行呢?由于此時小兒的語言及思維尚未很好發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說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時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從培養小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著手。
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衛生習慣、與人交往的習慣、勞動的習慣、助人的習慣、思考的習慣等等。這些,家長要在養育兒童的過程中貫穿。比如,小兒6個月以后就會與人打招呼,學說話后也是首先學會稱呼,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小兒這種見人打招呼的習慣。開始是教他(她)這種行為,反復強化,使之形成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再如,小兒在具備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歡自己做些事情,這時家長可有意識地讓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日積月累,小兒就會養成為己、為他(她)人做事的習慣。還有看書的習慣,集中注意的習慣等等也都是從小可以培養的。
當然,家長一定要注意,有時只是隨意的行動,可能會使小兒養成不好的習慣。比如,有時家長經常與小兒打著玩兒,媽媽抱著打爸爸玩,或被什么東西碰了就去打這個東西,多次如此表現,孩子就可能養成打人的習慣,到幼兒園后就會表現出來。所以,家長在平時的育兒活動中,要有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意識,要注意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給孩子一些好的影響,好的行為塑造。
在培養小兒良好行為習慣時,還要注意調動小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要尊重小兒,多給予情緒、情感上的支持,對一些問題態度要明確,對稍大一點的孩子要簡單地講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辦,什么都替小兒做,也不要過度加以限制,使小兒無所適從。
總之,小兒從小養成的習慣,對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響的。良好的習慣,長大明白道理后會更鞏固、更完善,而不良的習慣在今后再校正,則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長要有意識地使小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下一篇:嬰幼兒期是學習能力關鍵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出門在外如何教寶寶上廁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