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今,不少寶貝習慣于在所有的事情上“動口不動手”,說一聲:“媽媽幫我……”就一切OK了。但如果讓孩子日久天長這樣“省事省心”下去,習慣了依賴、學習能力也被淹沒掉了。
午睡后,幼兒園老師發給每位小朋友一個香蕉,多數孩子一拿到手就開吃了,綿綿卻舉著香蕉請老師幫忙剝開,老師問:“綿綿自己剝不好嗎?”綿綿說:“每次都是媽媽剝好了給我吃的,我不會……”
無獨有偶,4歲的果果穿衣服總得請老師幫忙,他不知道怎么系扣子,即便是偶爾扣上了一個,十有八九也會安錯了地方。
5歲的苗苗喜歡畫畫,可每次畫完以后,筆和紙就攤了滿滿一桌子,有時地上還會有幾支筆,就玩兒別的去了,接下來的一幕當然是別人替她收拾。
對小寶寶來說,每每學會自己用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系扣子、自己洗手、剔魚刺……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在人之初,生活對孩子仿佛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他們需要的是一股拓荒者的勇氣與自信,不是過度保護與父母的代勞,后者只能使孩子失去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在孩子心目中一次次加深“我不行”的印象,時刻尋找父母或父母式的幫助和照顧,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相反,他們經過努力之后體會到的成就感,足以使他們內心一片燦爛。所以,激發孩子的潛能“幫他不如教他”,把握生活中每一個可能讓孩子學習的機會、給他時間,父母可由事必躬親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孩子能慢慢地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讓寶寶嘗試自己照顧自己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在他有能力學習做某一件事時,教他如何操作——
送玩具回家
一般來說,三歲的寶寶就該開始學習收拾玩具、自己的用品了。
送玩具回家
一般來說,三歲的寶寶就該開始學習收拾玩具、自己的用品了。最初只要寶寶參與“做”,不必在意寶寶干得怎樣;待寶寶逐漸建立起一種意識和習慣,他會自己干得很好。在此,父母的訓練方式,是成敗的關鍵。
訓練要點:
在房間里辟出一塊靠墻的地方,當作孩子的玩具角兒。備一個玩具箱、小筐或玩具柜,柜子最好有一排抽屜,留有一小塊空地。告訴寶寶大的玩具放在箱子里、小的玩具放筐里或抽屜里,拼圖、桶裝拼插玩具或帶盒子的玩具可裝好放在空地一角。
讓寶寶收拾玩具前,應反復演示幾次給寶寶看,速度要慢一點,邊收拾邊說,比如:“積木坐回自己的小車吧”、“送玩具熊到沙發上歇一會兒”。加深寶寶的印象,順便問寶寶:“你想試一試嗎?”激發寶寶參與的興趣。起初以媽媽爸爸為主,慢慢過渡到“你收一樣我收一樣”,最后讓寶寶獨立完成。
寶寶初學階段,應把收拾玩具的過程分解成幾個小“段落”,待一個段落“達標”之后,再繼續下一個段落。這樣大事化小,分步完成,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感。
上一頁12345下一頁下一篇:成長環境好,智商才會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你相信神童可以制造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