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是一個主體,你要把孩子當做跟你平等的人對待,讓他做任何事情,由內而外啟發,讓他內心里產生要做這個事的欲望,這樣他才能把事做好。
比如學習,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學好,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家長和老師通常所犯的錯誤是,他們不了解學習是腦力勞動,腦力勞動有它特有的規律,就是勞動者必須處于主動的狀態。”腦力勞動的特點是,想干這個事,別人逼著干是干不好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我給他翻譯過來就是,要想讓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話,只有一個前提,想辦法用間接手段激發出他自己想要學習的意愿,他自己內心里想要學了,有了這種主動性才能學好。
德國哲學大師尼采用兩種動物比喻人的精神狀態,太準確了。他說:90%的人像沙漠里的駱駝,自己并不想走,是被駝人拽著走,是被動的,用語言表述就是“你應該”。
我們中國的孩子在學習上,在太多的事情上,是被家長老師逼著去做,他的心理狀態是被動的,像沙漠里的駱駝一樣艱難地爬行,他的心理狀態是被動的。
第二種狀態是草原上的獅子,獅子在追趕羚羊的時候,沒有誰讓它追趕羚羊,它自己要吃,它拼命奔跑,它的心理狀態是主動的,用語言表述,叫“我想要”。想讓孩子真正能夠學好,有成長的動力,得由內而外激發出他的成長動力,讓他進入“獅子”狀態,學鋼琴是他自己想學,他要學小提琴,讓他找到美感,讓他發瘋地學小提琴。他要學習的話,沒有引發出內在的東西,高壓逼迫,越逼孩子,問題越大,這是因為不符合腦力勞動的根本規律。而孩子一旦進入“獅子”狀態,當孩子想要的時候,孩子發瘋想要一個東西,進入了“我想要”的狀態,發瘋的這種欲望出來了,他自己會想辦法創造條件把事情做好。
下一篇:在游覽中開發孩子智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不會玩耍可能是自閉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