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的成長沒有第二次,我們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的童年,同時也希望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修正自己的錯誤。育兒的過程就是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的過程。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讓父母有一個無悔的育兒經歷,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序
兒子在北京的持續霧霾中住進了醫院,是支原體肺炎。看著他每天10個小時的打點滴,我相當內疚。我認為是我的疏忽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在兩周之前,兒子有過一次感冒,我堅信感冒是自愈性疾病,多喝點水也就好了。一周前,他有點咳嗽,我媽讓我送他去醫院看看,我給我媽看一項專業研究報告,咳嗽也是自愈性疾病,18天就好了。我給兒子煮了點羅漢果水,我媽的意見在她自己看到了新聞中北京兒童醫院的盛況而自動放棄了。再然后,兒子的咳嗽的確不那么頻繁了,可卻突然開始發燒了,說實話,我依然沒有太重視,迫于我媽我爸的嚴峻表情,我答應第二天一早就帶他去醫院。
大夫才聽了聽肺,就招呼實習醫生:“來,都聽一下,典型的肺炎!”我被驚到了,難道不是發燒好幾天,上呼吸道頂不住了才肺炎的嗎?可這才開始發燒不到16小時啊!醫生說:“還有不發燒就肺炎的呢!”
我自以為是的知識結構在瞬間崩塌了。孩子不要過度治療不要頻繁送醫院,這一直是我堅持的。可是不發燒就可能肺炎,這在一個娃的時代,誰能承受這樣的風險呢?
我把我的困擾發上了微博,數千個評論中充滿了我這樣的焦慮的媽媽。
第二天,專項的化驗結果出來了,是比較難治又愛復發的支原體肺炎,這加重了我的擔憂和內疚。我的各種朋友開始給我打電話,告訴我他們曾經經歷的孩子肺炎的種種麻煩,諸如,對藥物不敏感啦,打了人體白蛋白才好的啦,后來變成心肌炎啦..。.總之,如果我不是膽兒大的,就先嚇死了。好在,兒子好轉恢復的速度很快,6天出院了。后面都是在家的口服藥療程。也還好,這一切都發生在寒假里,沒有再并發缺課的煩惱。
兒子所有的口服藥療程、復查都結束了之后,也快開學了。我把兒子的復課證明放進了他的書包,他顯示出明顯的猶豫。半天,才支支吾吾地說:“姥姥姥爺說,不要告訴小朋友我得的是支原體肺炎,不然他們會不理我的....。.”我的心又痛了一下,不好馬上反駁我爸媽的話,只好說我咨詢下醫生,再給他答案。一會兒,我告訴他:“醫生說,你完全不可能傳染給別人,所以你放心,同學們不會歧視你的。”兒子長長舒了口氣。我想說謊和可能的被孤立都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這是我在2013年的2月經歷的事情。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一個教育專家問我的話:“你會當媽媽嗎?”。我更記得,他沒等我回答自己給出的答案:“你從沒當過,怎么就會呢?!”是啊,我們其實都是生手,等明白的時候沒機會再來一次。我們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吸取的知識,無法分辨對錯。
所以,當我看到張思萊大夫的新書目錄,立刻就有買幾本送人的欲望。因為目錄里的問題,沒有任何一個我能夠清楚自信地說——我知道。
張泉靈
下一篇:爸媽可以犯的3個早教錯誤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要讓寶寶過早接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