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寶寶小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給寶寶買一些字卡、圖卡之類的早教產品,幫助寶寶認識一些物品和簡單的字,可是寶寶往往只是“三分鐘的熱度”,幾天之后就沒興趣了。這樣可不行,想要讓這些教具發揮最大的作用,就要掌握技巧,巧妙地讓卡片啟蒙發揮最大的作用。
字卡、圖卡可說是每位家長必備的啟蒙教具之一,而且通常匯備的種類、數量只多不少。不過想必家長也注意到了,剛開始全心投入的孩子,常常沒多久就會失去興趣,以致買回來的字卡、圖卡慘被束之高閣,家長如欲讓字卡、圖卡發揮作用,不同階段適用的啟蒙的方式、產品的選擇通通不可輕忽!
字卡、圖卡與嬰幼兒啟蒙
提到字卡、圖卡的功用,多數人直覺是可以讓孩子提早認字識圓,殊不知這僅能算是字卡、圖卡的附加價值,它們最主要的功用還是提供視覺刺激,家長應先認清其價值,方有讓孩子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提供視覺刺激
在嬰幼兒感覺系統中,相較于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一出生即近乎發展完全,視覺功能尚在萌牙階段,而提供豐富的視覺刺激,正有助于視覺的神經發展更為精密。根據知名教育學家Dr.Dumen的理論,也認為提供孩子字卡、圖卡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讓孩子看字或圖案,而是藉由快速閃示的過程,可加強腦部后方視覺區的發展。因此強調在使用字卡、圖卡前期,父母可以采取一秒鐘更換一張字卡的方式,字卡、圖卡閃示完畢后即可收起。剛開始準備的數量不必多,一天內可進行三次閃卡,以期保持孩子的專注力并達到豐富視覺刺激的目的。
★與生活做連結
小小孩的視覺記憶就如同照相機一般,即藉由字或圖的形體來記憶,再經過一次次的練習后,加深其印象。為了帶領小小孩認識周邊的環境,提供給他的訊息應力求真實且正確,而字卡、圖卡取得容易,正可作為互動的媒介。
小叮嚀!
在0~3歲階段,視覺啟蒙應盡可能以提供孩子豐富的視覺刺激、帶領認識生活中的事物、增加觀察力為優先。有了前期的累積,之后再配合孩子的發展,加強認知的部分,相信孩子的接受度高,效果也會比較好。
由于視覺與認知、閱讀之間存在莫大關鍵,而字卡、圖卡若運用得宜,的確有助于孩子學習,但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孩子的階段發展及練習機會,將“指認”視為第一要務。前面提到,使用字卡、圖卡是為了加強孩子的視覺刺激,所以強調增加次數、時間不需長,如果一味要求孩子認字、認圖,即使是小小孩也會很快失去興趣,反而提早扼殺孩子學習的動力。
認得多孩子越聰明?!
針對孩子的感官智能啟蒙,Dr.Dumen將大腦分為觸覺、視覺、聽覺、語言發展跟閱讀、運動區、平衡區、手中操作等七大區塊,在0~3歲階段,如能善用一些教具、活動,協助孩子均衡發展出這些能力,對他絕對有極大的幫助。家長如欲培養一位聰明寶寶,應重視均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有監于此,回歸到字卡、圖卡的運用上,家長與其要求孩子學習這些材料,不妨將之視為 一媒介,將之與孩子的生活、發展結合。舉例來說,當我們要讓孩子認識水果時,家里可能不了得有,而圖卡取得容易,正可作為父母啟蒙的素材;或者家長可以一邊拿出寫有“肩膀”的圖卡,一邊敲敲自己的肩膀,幫助孩子學習將兩者連結。
大多數父母每提供孩子一項材料,接著總免不了想要印證其學習效果如何,加上未滿3歲便能認識數百個字的案例時有所聞,更易使家長急于求成。值得注意的是,0~3歲階段是孩子學習的輸入期,需要家長不停地輸入各式各樣的刺激,之后才能配合各項能力提升展現出來,家長不可光看成果,只要孩子愿意學習而且過程是快樂的,自然有所吸收,通常到他進入幼稚園后,前期累積的基礎就會清楚顯現了。
字卡、圖卡
隨著孩子各項能力逐步提升,字卡、圖卡的用法若一成不變,孩子很容易失去興趣。一般而言,孩子1歲半以前,家長可用閃卡的方式吸引孩子注意,之后除了引導孩子觀察外,還可以多做其他運用及延伸,或加入知識性的介紹,加強與生活實物的結合。
以下特別依照孩子的年齡劃發,逐一介紹不同字卡圖卡的功用,及使用方法、延伸教學等,希望爸爸媽媽能善用字卡、圖卡,幫助孩子學習!
STEP 0~1歲
圖形卡簡介
即畫面上為幾何圖形者(如正方形、三角形、圖形……),稱之為外廓定型卡/圖形卡。自寶寶六個月大起即可開始使用,本開始因為寶寶對對比強烈的顏色反應度較佳,故可選用黑白色的圖形卡。直到1歲多后,孩子對形體已有一下認識后,可再考慮選用彩以的圖形卡,讓孩子認識圖形之余,還能認識不同色彩。家長通常比較偏愛彩色的教具,不過就圖形卡而言,同時要孩子接受圖形、顏色兩項元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還請家長不要太心急。
功能:
1.藉由視覺上的刺激及家長語言上的介紹,讓孩子清楚辨別圖案的外型,接著記得不同形體的特征,提升孩子視覺上的分辨力。
2.加深圖形概念,及視覺的專注。
用法:
根據Dr.Dumen的理論,建議家長每天都能與孩子一同進行3次字卡、圖卡游戲。玩法為每次至少準備10張卡片,且因孩子此時專注力低,故每張卡片在孩子眼前停留一秒后即可更換下一張,卡片閃示完畢后立即收起,不要貪心認為孩子專注在看,就再把時間延長,這樣隔天再進行閃卡時,孩子會感到驚奇不已。待一段時間過后,家長可抽掉你最先教或孩子最熟悉的兩張卡片,換上新卡片,重復上述活動,不斷地替換新卡片。
嬰幼兒階段需要重復性的練習,加上閃卡所需時間不長,故一天至少可進行三次,如早上、下午、晚上各抽出一點時間進行。
1.2.3分齡教學法
字卡簡介
泛指上面有中文、英文字等之卡片。由于孩子此時為圖像記憶時期,若把字卡當作一個和孩子互動的工具,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刺激,其實玩字卡可以是非常有趣的游戲。不過因孩子還不能分辨字和圖的不同,故單一畫面不要同時有字跟圖,或同時有中英文字等。
功能:
1.提供視覺刺激,搭配語言介紹,可加強孩子將兩者連結。
2.隨著接觸的機會增多,孩子認得的部分會越來越多。
用法:
自孩子六個月大起即可使用,用法同圖形卡,同樣采用閃卡的模式進行,逐一替換新卡片。
圖卡
簡介:泛指上面有各式圖案設計的卡片。在孩子0~3歲前,我們希望提供給孩子的訊息都盡可能真實、正確,所以自孩子六個月大起,家長不妨選擇一些生活實物相關的圖卡,例如水果、衣服、交通工具等,與孩子一同游戲。
功能:1.孩子這個時候分辨顏色、外廓的能力尚屬初階,閃卡主要為提供其豐富的視覺刺激。
2.圖案越接近實物,一來方便之后結合實物作為啟蒙素材,而且配合孩子年齡增長,家長除作閃卡外,可引導孩子觀察事物特征,提高視覺區辨力。
STEP 1~2歲
孩子一天天長大,感覺系統、動作、語言能力不斷在進步,光是閃卡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家長可別急著丟掉家中的字卡、圖卡,而要視孩子能力發展,構思不同的活動內容。在孩子1歲半后,除了原有的閃卡游戲外,可另外再帶領孩子嘗試簡單的配對、分類,或利用圖卡延伸簡單的活動、故事,保證孩子一樣與致高昂!
配對游戲
在之前教過孩子的字卡、圖卡中,挑選出2~3對可配對的字卡及圖卡,像是正方形的圖形卡及字卡,各組之間圖形最好差異大一些,接著家長可同時展示正方形(圖卡)、正方形(字卡)……,加強孩子與圖形與字的連結。家長亦可將其中一樣改用實物代替。
分類游戲
選擇兩類圖卡,如水果跟交通工具等,剛開始張數不必太多,請孩子將同類的放在一起。
指認游戲
把教過的字卡、圖卡貼在墻壁上,當你發現孩子在注視墻壁上的卡片,便可以再次告訴他,或者拿一個小棒子給孩子,如墻壁上貼有“肩膀”的字卡,便可請孩子找找“肩膀”哪里,找到了請他敲一下字卡,接著再請孩子敲敲自己的肩膀,即從原來的卡片衍生一個簡單的活動,保證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說故事
即使是一張圖卡,也可以衍生一個親子之間的小故事,而且孩子年紀小,故事結構也不用太復雜。例如孩子對草霉圖卡反應特別好,媽媽便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草莓,草莓紅紅的、酸酸的,明天我們一起去買草莓好不好?”,接著視孩子的回答繼續延伸故事。
STEP 1~2歲
孩子一天天長大,感覺系統、動作、語言能力不斷在進步,光是閃卡已經不能滿足他們了。家長可別急著丟掉家中的字卡、圖卡,而要視孩子能力發展,構思不同的活動內容。在孩子1歲半后,除了原有的閃卡游戲外,可另外再帶領孩子嘗試簡單的配對、分類,或利用圖卡延伸簡單的活動、故事,保證孩子一樣與致高昂!
配對游戲
在之前教過孩子的字卡、圖卡中,挑選出2~3對可配對的字卡及圖卡,像是正方形的圖形卡及字卡,各組之間圖形最好差異大一些,接著家長可同時展示正方形(圖卡)、正方形(字卡)……,加強孩子與圖形與字的連結。家長亦可將其中一樣改用實物代替。
分類游戲
選擇兩類圖卡,如水果跟交通工具等,剛開始張數不必太多,請孩子將同類的放在一起。
指認游戲
把教過的字卡、圖卡貼在墻壁上,當你發現孩子在注視墻壁上的卡片,便可以再次告訴他,或者拿一個小棒子給孩子,如墻壁上貼有“肩膀”的字卡,便可請孩子找找“肩膀”哪里,找到了請他敲一下字卡,接著再請孩子敲敲自己的肩膀,即從原來的卡片衍生一個簡單的活動,保證孩子玩得不亦樂乎
說故事
即使是一張圖卡,也可以衍生一個親子之間的小故事,而且孩子年紀小,故事結構也不用太復雜。例如孩子對草霉圖卡反應特別好,媽媽便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草莓,草莓紅紅的、酸酸的,明天我們一起去買草莓好不好?”,接著視孩子的回答繼續延伸故事。
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產品?
如何挑選適合的字卡、圖卡,是許多家長共同的疑問,其實只要能以孩子的發展為出發點,且引導得宜,自制字卡、圖卡一樣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而家長如欲選擇市售的產品,則要特別留意圖案、尺寸兩點:
圖案
單一、清晰、真實為要件!
對0~3歲孩子來說,無論家長給的是字卡或圖卡,他們都是由記憶其形體作為辨別,所以字卡、圖卡沒有孰優孰劣之分,而字卡上為中文或英文也沒有太大限制,僅能說各具不同功用。不過由于孩子約需至3歲左右才能辨別何為圖、字,因此不建議大早使用單一書面同時有圖跟了的產品。另外,許多專家之所以建議家長選擇接近實物的圖卡,主要是為了幫助孩子認識所處的世界,而且由于其貼近日常生活,孩子學習較近。至于市面上一些比較偏向卡通圖案圖卡,建議待孩子中大班以上,即比較能夠清楚辨認物品的時候再提供,以免造成孩子混淆。
尺寸
看得清楚、方便孩子自我操作最合適
坊間的字卡、圖卡有大有小,前者可能是考量孩子視覺發展,后者則考慮到數學者使用的便利性。而在Dr.Dumen的理論中,對于字卡、圖卡的尺寸則建議采用28×28公分,原因為較大尺寸可以讓孩子看得較清楚。家長可以視孩子的發展及自己的使用習慣作選擇,但若選用小型的產品,記得游戲時不要遮住上面的圖案,一般是建議待孩子進入小班以后,比較能自我操作時使用。
下一篇:生活中提高寶寶智力的七大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你了解早教的含義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