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人的性格對人才成長極為重要。一個人擁有優良的性格品質,那他將終身受益;相反,如果一個人養成了不良性格,甚至沾上惡習,那也必將貽害無窮。
我看到有的人性格內向,十分孤僻。接近他時,簡直無話可說,令人拘束不安,很是尷尬和掃興。這是他從小養成靦腆、孤僻的性格所致。
也有的人不吃海味,不吃肉類,擺著上等佳肴就是不敢伸筷子,大家真為他可惜!(笑)如果勉強他吃,他就會惡心和嘔吐。這是從小養成偏食習慣和保守性格造成的。
還有的人急躁粗暴,夫妻爭吵幾句就摔東西,盆碗盤碟、桌椅板凳打個粉碎,吵過之后就只好去買。以后再吵,再打,再買,循環往復,自己也痛苦不堪,只恨從小養成了極壞的脾氣,難于控制自己。至于坐不下來的,靜不下來讀書思考的,耐不住寂寞的,這樣的人就更多了,甚至有的“知識分子”也從來沒有耐心看完一本書……
我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總不免無限惆悵,從心底里呼喚早期優教,呼喚從小塑造好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靈魂!
人的性格的基礎部分是在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按照克魯普斯卡婭的話說:人的早期經驗在他的一生中將留下痕跡。井深大則說:早期獲得的信息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腦內,長期發揮作用。所以有些人一旦養成了壞習慣,想改,要改,但真難啊!而且年齡越大,人越老,性格習慣和思維模式就越頑固,好像一株盤根錯節的大歪脖子樹,難以從根本上扶直,強行矯正就會折斷,從而造成極大的痛苦和傷害。
中國有句古話:“鄉音難改。”確實如此,“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嘛!還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也是這樣。有人在調查統計早鍛煉的情況后說:5歲以前懶惰、愛睡懶覺的孩子,一輩子難以堅持早鍛煉。(笑)雖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說法可能絕對了一點,但這話確實反映出真理的指向。
我們從以上四個方面分析了早期教育的重大意義,看來早期教育在育才工程中的地位確實不可低估。正如馬卡連柯估計的:“教育的基礎主要在5歲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終生從事兒童教育研究,創造了著名的蒙臺梭利教育法。她說出了更讓人吃驚的話:“兒童出生后頭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3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3歲以后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講到這里,我想起來了,有人曾責問我說:“你講的道理確實很充分,但我有一點想不通,難道人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才能有所成就嗎?如果都是這樣,那又怎么解釋‘大器晚成’呢?”
是的,有的人的確是到了四五十歲才開始顯示成就的,不過這很好理解,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實際上都是“馬鞍型”發展的人。他們都受過較好的早期教育(當然,這種早期教育不一定是讀書上學),但由于中期家境不好,受條件限制,他們的發展處于休眠狀態,后續教育跟不上而耽誤了時日。后來環境轉好了,或得到了機遇,他們早期播下的智慧種子在優良的非智力品質的催生下,如枯木逢春般地伸展枝葉,開出花朵,最后才一舉成名的。
例如,齊白石早期受過良好的
家庭教育,后因家境貧寒當了木匠,未能進一步深造,但早期獲得的文化熏陶及美術愛好并沒有泯滅,所以中年以后遇到機會就開始嶄露頭角,又恰巧得到了徐悲鴻的扶植,最后一舉成為一代繪畫藝術大師。
人的任何成就都是不能離開“根”的,早期教育就是生根催芽。根深才能葉茂,才能繁花似錦,最后才會結出碩果。
下一篇:正確的握筆姿勢從幼兒抓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興趣是孩子學好才藝的動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