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創(chuàng)意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只是一種想象與聯(lián)想,設計師稱之為“意念的創(chuàng)造”。但無論如何稱謂,創(chuàng)意每個人都曾經(jīng)具有,聰明的孩子巧妙的想法是創(chuàng)意,笨孩子另類思維也可能造就出更好的創(chuàng)意,只可惜我們沒有認識到他的潛在價值。
我們普通人一般不會把“創(chuàng)意”這個詞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因為常人總覺得這個詞是設計師的專屬,尋常人家怎么敢領受呢?
其實,創(chuàng)意并不神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偶爾別出心裁的想法就是一種創(chuàng)意。
這種創(chuàng)意在孩子們的游戲中很常見,例如,傘是用來擋雨遮陽的,但孩子們將它倒過來放入海里,在上面畫幾個卡通動物,傘巧妙地轉換成了小船,這種想法就是創(chuàng)意。設計術語稱其為“變換角度的逆向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主婦的生活智慧往往也有不少是絕妙的創(chuàng)意。她們把茶葉空罐裝滿沙子,發(fā)芽不能食用的姜蒜埋在里面,長出的新葉作為廚房的綠化點綴,葉子枯黃時,茶葉罐己結滿了可食用的果實,既環(huán)保又以備不時之需,很聰明。
這樣看來,創(chuàng)意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只是一種想象與聯(lián)想,設計師稱之為“意念的創(chuàng)造”。但無論如何稱謂,創(chuàng)意每個人都曾經(jīng)具有,聰明的孩子巧妙的想法是創(chuàng)意,笨孩子另類思維也可能造就出更好的創(chuàng)意,只可惜我們沒有認識到他們的潛在價值。
創(chuàng)意是可以學的,在繪畫上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把創(chuàng)造性的意念轉化為創(chuàng)新精神。
我們常用一種游戲方式啟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思維,做法有點類似《紅樓夢》里大觀園的詩社活動,以海棠、菊花、梅花等元素出題限韻,抓鬮作詩。吟詩取樂是古代公子小姐高雅的游戲,而我們則選取一些常見的東西,如“煙火”“地球”或“書本”作為設計元素,通過這些元素的組合,表達出“生態(tài)”或“交流”等概念,要求用草圖的形式畫出來。這是一種創(chuàng)意的游戲,是智慧的游戲。
我們設計的游戲,玩法很簡單,首先由我寫出考題放入盒子,考題限定以“鉛筆”與“花”為設計元素,要求把它組合成創(chuàng)意圖形,并用簡筆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抽到考題的同學,如果想到了“妙筆生花”一詞,并將它確定為創(chuàng)意主題。他會把鉛筆變?yōu)榛ǖ闹Ω桑P尖處開著一朵玫瑰花,想象筆桿長出兩片嫩葉。通過巧妙組合,運用象征性的手法強化主題創(chuàng)意,便能生動地表達出“妙筆生花”的概念。
一位同學從盒子里抽出的是兩個漢字,一個是高字,一個是雨字。要求把這兩個字作為創(chuàng)意元素,表達出高和雨的字義。
這位同學最初想法是,高個子的籃球運動員打著傘,從傘蓋滴落的水珠表示正在下雨,認為這樣既表現(xiàn)了高度,又看得出是正在下雨,一舉兩得。但他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為這個構思雖然扣題但淺陋,不含蓄也不美。
他又想了一下,把運動員改成了長頸鹿,長頸鹿披著蓑衣,戴著斗笠,像個漁翁,這個構思雖然有趣但比較牽強,主題也不夠明確,不能表達出字義。
后來,他干脆直接利用這兩個字進行字體創(chuàng)意。把高字的脖子加長變成一架梯子,這個高字成
了象形字,變得很高很高。而雨字上的一橫,設計成了一片烏云,雨字的四個點則設計成了雨滴,經(jīng)過夸張的雨字更象形了,就算不識漢字的外國人也能辨認出這是個雨字。
最近幾年的美術高考,北京服裝學院、江南大學也采用類似形式出題,考察考生的創(chuàng)意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
前年的高考題目,以“太陽”與“車輪”為設計元素,要求組合成兩個創(chuàng)意圖形,分別表達“快速”和“緩慢”的概念。
我的一個學生用擬人化的設計手法成功地處理了這一道題。他設計的第一個圖形中的太陽是個快樂的孩子,輕松地推著滾動的車輪跑得很快。第二個圖形中的太陽是一個笨孩子。他吃力地扛著沉重的車輪邁不開步。一快一慢同為太陽之子,象征著處理事情的不同方法,一種是正確的方法,一種是錯誤的方法。正確的方法工作效率就高,而錯誤的方法工作效率肯定是不會高的。這一類型的考題,不同于以往只考察考生的寫生能力,而是更強調(diào)考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要動腦子去畫畫。去年一所著名的設計學院高考題目是以“煙囪”“地球”和“樹”為設計元素,要求組合成兩個創(chuàng)意圖形。分別表達“生機”和“污染”的概念。這考題與世界地球日的宣傳主題是一致的。倡導低碳生活,創(chuàng)造清潔簡單的生活方式。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那天,我直接采用這一考題作為畫室黑板報的創(chuàng)作主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意能力。孩子們集體討論,綜合個人不同的創(chuàng)意點子,最終完成了兩幅宣傳畫。以地球為載體,一幅表現(xiàn)“污染”,一幅表現(xiàn)“生機”。第一幅,污染的地球長滿了大煙囪,滾滾的濃煙如火山噴發(fā),人類如史前逃命的恐龍,跑著跑著就成了化石,讓人觸目驚心。第二幅是“生機”,這一幅畫上,大煙囪變成了大樹并長出了樹枝,濃煙已經(jīng)變成了茂密的樹葉,枝頭上小鳥鳴唱,地球又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人類和恐龍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
這兩幅宣傳畫,孩子們以對比聯(lián)想方式主動變換角度,賦予作品新的思想。經(jīng)過創(chuàng)意游戲的鍛煉,他們已突破了繪畫形式的條條框框,出現(xiàn)了逆向思維的萌芽,可喜可賀。
周末帶孩子到郊外寫生,通過觀察、思考,大家都看明白了,同樣大小的東西,近處看起來則大,遠處看起來則小。一樣高的東西,近處看起來則高,遠處看起來則低。寬和窄的變化也是這樣的。這種“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變化就叫透視變化。有了透視的知識,孩子們寫生就容易多了。有的家長也拿起畫筆和孩子一起畫畫。
他們已經(jīng)懂得把身邊的小樹當作近景,畫得比較大,而遠處的高大的樓房和樹木則畫得很小,很模糊。畫出來的畫便有了距離感,畫家習慣說是空間感,運用透視法作畫,畫面不再是平面的了,人們的視覺隨著線條和明暗的節(jié)奏延伸得很深很遠。
風景寫生,首先要取景,畫家把取景稱為構圖。
怎樣取景呢?我用硬紙板剪出兩個L形狀圖形,翻過來合成一個口字,這便是簡易的取景框,很實用。
家長們更聰明,他們打開照相機,用取景框很快便選取了景物的畫面,我說這就是取景,也可以稱作構圖。但繪畫的構圖與攝像取景還是有區(qū)別的,對著自然景物,照相機只能被動地選取畫面,而畫家面對自然景物,可以根據(jù)畫面的需要有取有舍,不必把眼睛看見的東西全搬上去,要有意識地分出主次虛實,選取最美的景象入畫,不美的東西可以視而不見。
家長們拍風景照片時懂得拍出有近景、中景和遠景的照片才好看。其實繪畫寫生也同一道理,只有畫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才能表現(xiàn)出空間距離感,畫面才豐富耐看。風景畫的主體往往安排在中景,遠景要畫得虛,近景要簡,而中景要畫得實在。女兒寫生時,選取的景是很簡單的,中景只有幾棵樹和兩三間農(nóng)舍,遠處的小山坡和樹林連成一片,讓人感到縹緲虛遠,近景是田間,野花野草的色彩很漂亮,也很容易畫出來。
下一篇: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的成長環(huán)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讀懂兒童是引導閱讀的前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