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秉持“自立教育”的日本媽媽認為:孩子是小花也是大樹,成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更需要在風雨中歷練。本書就通過40多幅可愛的漫畫,幫父母們比對不同教養方式所衍生的差異,更直觀地體驗如何從“幫”孩子轉變為“支持”孩子。
從幫助孩子的父母轉變為支持孩子的父母
圖1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城堡,麻美的母親看起來很得意,然而關鍵人物麻美在中途放棄了堆城堡。堆好的漂亮城堡與其說是麻美的,不如說是媽媽的。
這位母親其實完全沒有打算奪走麻美的干勁,只是為了讓孩子做出漂亮的城堡而盡全力幫她,但結果孩子反而喪失了干勁,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這位母親認為麻美是一個“我要是不幫她她就做不好”的孩子。實際上這是我們做父母的過于疼愛孩子而造成的一個很大的誤解。
做父母的很容易把孩子一直當作昨天那個“不會”的小孩,進行積極地保護,認為干涉等于幫助。但是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驚人的。他們昨天還不會的事情,今天可能就會了。父母認為做起來太魯莽的事情他們也會一往無前地去挑戰,將自己"會的"范圍不斷擴大。
如果父母不論到何時都把兒女當作“不會”的孩子來對待,一個勁兒地幫他,結果會怎樣呢?
受到父母保護的孩子,也許就一直“不會”,不去挑戰不會做的事情了。自己“會”的能力得不到施展,孩子就無法自立,就會一直依附于別人而生存。
為了幫助孩子自立,父母要結合孩子的成長狀況,從積極保護、干涉的角色轉變為在一旁注視著孩子、支持孩子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什么都想自己做的傾向。那就是父母應轉變成支持角色的信號。孩子想做的事情就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去做,從而培養孩子"會"的能力。不要指使孩子,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你應該靜靜地注視著孩子,讓他們盡情地去體驗成功和失敗。
對父母來說,重要的是看法的轉變。要從“眼里只看到孩子不會的地方”轉換為“認可孩子會的地方”。這樣一來,等待孩子成長就會變得比以前更輕松。讓我們把歪歪扭扭的沙子城堡也看成是孩子“會”的能力的結晶吧!
“注意到”是訓練的第一步
圖2這位母親不斷命令自己“不能幫他,不能命令他”,但還是沒有抑制住涌上來的幫助孩子的想法,然后就郁悶了。腦子里明明知道成為支持角色的重要性,卻總是無法落實到行動上。繼而只好責備自己。
不過,腦子里想到的東西未必立刻就能實行。明知道卻沒法做的情況是常有的。這時候請不要責備自己。轉換一下看法,把事情當作還有另一個選擇項接受下來。也就是說,不是不能多管閑事,而是不多管閑事也可以。
這個例子中小強的母親注意到了與其幫孩子令其厭煩,不如在一旁注視著更好。雖然她注意到了這一點,可還是不小心多說了一句話。不過沒關系,注意到了就好。注意到是訓練的第一步。只要注意到了,就能考慮今后該怎么做才好了。
不過,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父母明明是想只默默支持孩子的,可最終還是去幫了呢?這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做作業會被老師罵,怪可憐的,或是學習跟不上可不得了,等等。他們是為了孩子才這么做的。
那么,這種想法真的就是為了孩子嗎?想幫孩子其實是為了讓自己安心吧!作為孩子來說,錯過了一次戰勝"不被催就不做作業的昨天的自己"的機會。著急的父母扼殺了孩子主動去做的能力。
父母如果注意到了支持比幫助更重要,那就考慮如何做才能支持吧!
比如,為了讓孩子能自發地去做作業,父母可以想想要是換成自己的話會怎么做?然后,讓我們姑且從比較容易做的事開始試試。即使一開始用的是很笨拙的方法,隨著不斷地重復,就會變得得心應手了。那時孩子會有顯著的變化,而且也會讓父母有了能夠支持他的感覺。
引導出孩子“會”的能力,本身也是引導出父母自身的“會”的能力。
沒關系,“會的能力”不會打折
圖3孩子上小學后,離開父母的時間就變多了。能否適應與以往不一樣的生活,能否與新認識的朋友及老師和睦相處等很多問題就會浮現在父母的腦海中。
但是,如果父母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轉成支持的角色,引導出孩子“會”的能力的話,那就不需要擔心了。即使遇到什么問題,父母和孩子根據經驗也都知道這是可以解決的。
孩子從根本上是想自己去做自己的事的。“會”的能力覺醒的孩子會越發展現出其干勁,所以父母也應該結合新情況,不斷放手,讓孩子接觸一些新事物,讓孩子"會"的能力得到施展。像美玲的母親這樣,把選衣服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做就是其中一種做法。
當然,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選得那么協調那么完美,令人目瞪口呆的造型也是常有的。有些父母心情好的時候會一邊苦笑著說“就這樣吧”,一邊把孩子送出門;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一想到“別人會以為是我把他打扮成這樣的”就會變得沉不住氣,繼而手忙腳亂地給孩子換衣服。一直支持得好好的,突然有一次沒法支持了,父母也許會感到以前的努力都像化成了水泡一樣,但其實絕不是那樣的。即使在支持的間歇父母幫助了孩子,但他們之前含辛茹苦培養起來的孩子“會”的能力是不會縮水的。就像游泳一樣,即使在游的途中累了,腳著地休息一會兒,若調整好呼吸的話,還能繼續游下去的。
父母應該把這樣的幫助看做是為了調整呼吸而需要的小休息。只要自己認識到幫助了孩子就沒關系。還可以向下一個支持"游"去。
如果父母以別人眼中完美無瑕的教練作為目標,那每幫助孩子一次都會給自己減分,也會慢慢喪失自信。就像支持孩子時一樣,對自己也不要總是"責備自己不會的地方",而應該試著著眼于認可自己會的地方。
下一篇:孩子能力培養勝于智力開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讓你的孩子失去“想象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