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先來對創造力做一個解讀。
創:打破常規束縛。
造:造出某種結果——精神與物質:方法、思想、產品、作品。
力:力量、能量。我更愿意把它定義為力量而非技能。
說白了,所謂創造力,也就是我們打破常規框架,造出各種現實存在的精神或物質結果的力量。
任何好的藝術品,都是創造力大釋放所帶來的結果。我們把各個國家、各個年代流傳至今的優秀藝術品,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甚至若干年后的今天來欣賞,它仍然能夠打動無數世人的心——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眼睛→手,造就的是以“像不像”為標準的作品。
眼睛→心靈→手,造就的是以“是否獨特,是否深刻表露自我價值”為標準的作品。
沒錯,中國古代是有“從臨摹開始,至最終創造自己的作品”這樣的藝術教育傳統,而我也并未覺得這個傳統本身多么應該被批判。
對于中國某些獨特的藝術形式來說,比如書法、國畫、石刻造像等,它們確實是需要經由臨摹以往具有相當高度的藝術品—掌握其中的規律—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心靈感受—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樣一個過程。這樣的方式同樣造就出各朝各代在各種藝術門類里登峰造極的大師,這些人,在全世界的藝術領域中,都受到了極大的肯定與尊重。
只是今人誤讀錯授了古人的精神與方法,導致了大家總會把中國美術教育的顯見缺點,歸結為傳統流毒,這是天大的誤會,老祖宗要是知道這樣的現狀,恐怕也會很囧吧!
然而,就像這個本義為“光明,明亮,光”的“ ”字的經歷一樣——它忽然被賦予了尷尬、郁悶、傷心、無奈、無語等眾多意思,其實這是強大的網友們把它開發成一個象形字的過程—— 代表了一張眉毛下耷、目瞪口呆的方片臉,這樣最終它變身為“21世紀最流行的漢字之一”。
誰說中國人沒有創造力和幽默感,從這個充滿搞笑意味的“ ”字的解讀與風行來看,我無法認同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我也要悲慘地為它加上一句討厭的注腳——學校里的正規教育模式,確實很難開啟我們的創造力。大部分中國人,發展、表達創造力和創見性思想的方式都很草根。網絡給我們開通了這樣痛快的渠道,讓大家不至于因自己的創造力無處宣泄而被憋死。想驗證這個結論,請上各大網站的流行論壇自行圍觀??纯创蠹移鸬拿郑闪⒌慕M織,說的流行語,你絕對會大開眼界,被一條條充滿幽默的創意所擊中。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