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我邀你探索男孩兒的內心世界的時候,你可能覺得這個過程比較陌生。但是,我要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設想著某一天會擁有一個孩子—把這個孩子想象成一個男孩兒或者女孩兒—是所有人最普遍的想法。這個想法從小就有。當人們小時候剛剛能講話并進行想象游戲的時候,他們—無論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就開始扮演父母的角色了。最初,演員只有他們自己,接著,其他孩子開始加入。他們每天仔細觀察著親愛的爸爸媽媽 的行為,并進行模仿。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不記得三四歲的時候曾經玩過什么了。所以,我要提醒你,其實你肯定玩過某種形式的家庭角色扮演游戲,并在其中扮演了媽媽或者爸爸的角色,而且還曾搖著布娃娃睡覺(或者,如果你是個男孩兒,可能會將玩具拆開或者將其扔到空中扮演超級英雄,或者在泥地里打滾兒),并滔滔不絕地說著男孩兒和女孩兒各自喜歡的事情。你“扮演醫生”,毫不隱諱地詢問關于身體某個部分的問題,并記在心里。作為一個孩子,你還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學習一些關于性別的知識,并把你學到的知識提供給父母、老師,或者其他你覺得沒有見識的孩子。在我的女兒喬安娜5歲的時候,他的弟弟威爾出生了。從這時候開始,她不讓我們為威爾做她認為不符合男性特點的事情,“媽媽,這個不適合男孩兒”。她會對那些過于中性而不符合她的性別標準的玩具或者其他東西發表反對意見。她在擔心我們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養育兒子。
如果你是個女孩兒,你可能會記得在學校里曾向老師控訴過某個討厭的男生——那個大嗓門的、煩人的、笨拙的、神經兮兮的男生,那個打擾你、令你分心的男生。或者,你會記得你不喜歡同一個組的男生,特別是當他們追著你和你的朋友們在操場上瘋跑的時候,又或者是在少年時期,當你發現他們越發討厭、不可理喻的時候。
如果你是個男孩兒,你可能記得當你站在女生周圍時是一種什么感覺。你也許曾拒絕玩某個游戲或者做某件事情,并大聲抗議“這是女生玩的!”或“我們不愿意跟女生在一個組”。這些話語明確表達了一個8歲男孩兒的喜好。
兒童時代的這些經歷使我們對男孩兒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學會了如何了解男孩兒的需求與愿望。可是在成年以后養育男孩兒的現實生活中,兒時的這些經歷和體會似乎已經遠去了,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不記得了。不過,似乎卻不等于事實。我們童年時代的經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記憶庫,里面有我們以前的想法、愿望和體驗。其中很多都是無意識的。這個記憶庫在我們養育我們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管我們是否記得這些東西,在這些東西的影響下,我們已經對男孩兒形成了終生固定的看法。因此,關于男孩兒應該是什么樣的,他們是否容易養育,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什么東西,其實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很明確的認識——我稱之為夢想。
在13世紀的時候,博韋樊尚(Vincent of Beauvais)——中世紀最重要的百科全書《巨鏡》的作者——認為,“女人是男人的夢魘”。在我看來,反過來說也是對的:男人——當然包括男孩兒——也是女人的夢魘。因此,在養育男孩兒的過程中,媽媽面對著難以應付的性別鴻溝,以及各種從未遇到過的持續性的挑戰。同時,這些困難和挑戰又伴隨著甜蜜的回報。那么,爸爸又如何呢?會不會因為性別的優勢而有所不同?任何一個誠實的父親都得承認,相近的性別會帶來其他的挑戰和不同的回報——有時候爸爸的夢魘不見得比媽媽少。
因此,孩子的性別會將你過去作為男性或者女性成長的歷史、經驗,以及喜好統統都抖摟出來。它會喚起你對父親、兄弟,或者丈夫(如果你是一位媽媽)的最深層的情感。擁有兒子將會改變你的人生和心理——而不僅僅是你對男孩兒的體驗。腦科學的研究表明,養育孩子能夠從神經層面上影響你看待孩子的方式。在養育經驗的影響下,荷爾蒙和鏡像神經元會建立與之對應的生化循環。我們不僅體驗著為人父母的身份,這個身份同時也塑造著我們的經驗。在腦——心理——行為的相互作用下,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夢想,一起觸發你內心的“男孩兒按鈕”,使你的男孩兒之夢得以輕松展開。
下一篇:微妙的紀律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琴童小詞典:莫扎特效應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