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獨二代寶寶的優點
以上說的都是獨二代孩子的缺點,當然,這些孩子也有很多突出的優點,比如]學習能力強,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勇于自我表現,不怯場。
由于身處科技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獨二代從小就接觸各種媒介,計算機和互聯網極大地開闊了孩子的眼界,他們從小就學會從網絡上獲取豐富多彩的自 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可以說是小小年紀就見多識廣。“獨二代”在智力方面的表現也遠好于上一代人,家長常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聰明多啦!良好的智 力基礎為他們將來接受高水準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與他們的父母相比,“獨二代”在勇于自我表現方面顯得非常突出,他們樂于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唱、舞蹈、畫畫等特長,渴望得到大家的贊美和喜愛,可以說,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得更早更強烈。
大家說:(文/楊楊)
何朵兒:我表姐的女兒出生才幾個月,表姐就一口氣給她報了3個班,更夸張的是現在就開始為寶寶聯系將來上的幼兒園乃至小學。表姐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我覺得那么小的孩子,讓她學這學那的,她能懂嗎?學那么多東西,她的童年還是自由快樂的嗎?
丫丫媽:丫丫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只有這一個寶貝孫女兒,對她看得可重了,我和丫丫爸自然也不用說,丫丫從小就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體能、智力都發育得很好,可是最近有一件事很讓我困惑——我覺得丫丫有點太自我了,她喜歡吃的東西拿起來就吃,根本想不到應該先分給大人;別的小朋友來家里玩,只要稍微碰一下她的玩具,她馬上大嚷大叫地奪回來,有幾次讓我感覺在別的媽媽面前好沒面子!
亞亞:我是一名幼教老師,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在我眼里都很可愛。他們從小營養、教育等各方面條件都好,智力體能均發育出色。可是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都有個相同的問題:就是太過于自我,基本沒有分享意識——不知這是不是因為從小過慣了“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而導致的。
隔代教養,你家也是嗎
今年“六一”期間,網上一項調查結果顯示:0~3歲的“獨二代”有45%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其中,大城市這一隔代教養的比例還要高,在上海,0~3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養;在廣州,接受隔代教養的孩子占到總數的一半;在北京,這個比例多達70%。
文/華明
隔代教養的缺陷
有研究表明,6歲的兒童與60歲的老人在心理上有驚人的相似,使得老年人更愛和孩子在一起玩耍。隔代教育雖然減輕了年輕父母的負擔,也為老人晚年生活帶來樂趣,但從孩子健康成長來說,隔代教養缺陷多多,而且,有些缺陷會在20年或更長時間內緩慢呈現。
1,不利于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生活意志。
由于“隔代親”的緣故,老人對孫輩的溺愛比父母更甚。特別當孫子女是二代獨生子女時,老人生怕在育兒上有個閃失,對不起唯一的兒女,因此事事依從、保護孩子。比如,一位母親為讓兒子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要求他每天把在幼兒園里學到東西講給媽媽聽,可孩子嘀咕嫌煩,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經常瞞著媳婦去幼兒園學孫子該學的內容,在回家幫孩子應付媽媽的抽查。類似這樣的例子真是數不勝數。孩子在老人搭建的“溫室”里生活,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根本沒有信心自己去解決問題,只會哭泣,亂發脾氣。久而久之將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獨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點,將來很難適應社會環境。
2,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冒險創新精神。
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接受新生事物較慢,多年形成的教養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變。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當當不出格,不善于以開放的心態來培育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比如,當孩子捉來幾只螞蚱要喂養時,當孩子拔起花盆里的芋葉蘭要看根是什么樣子時,當孩子興致勃勃地拆看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認為是“搗亂”、“破壞”,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開拓創新的個性呢?
此外,隔代教養還容易導致種種問題:比如容易造成孩子視野狹小,缺乏活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讓年輕父母缺少必要的教育威信等等。
育兒主角要耐心輔導育兒配角
0~6歲的寶寶,尤其是3歲以內的寶寶,教養責任主要在于父母,也就是說,育兒的最佳主角永遠是父母,老人只是配角。假如在這個育兒團隊中,老人成了主角,一代獨生子女反而成了配角,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威信就不夠了,對孩子提出什么要求與紀律,他就有可能不好好配合。這樣的親子關系是不健康的。
如果因為一些情況,而不得不采取隔代教養,則應在現有的條件下,多花些時間與老人溝通,讓他們了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可以用吃飯或團聚時間來分享一下教育故事和典型的案例,慢慢地影響他們,給他們的頭腦中裝進更多適合現代孩子的教育策略。也可以幫老人訂閱相關的育兒雜志和報紙,或安排他們聽聽育兒講座。要與祖輩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討論建立起必要的家庭教養規則,兩代人一起執行,讓孩子沒有“防空洞”可鉆。如果總是因育兒觀念發生矛盾,干脆分工明確,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聽祖輩的,而玩耍、學習由父母負責,互不干涉,減少爭執。
父母也要定期給祖輩放假,嘗試獨立管教孩子。和孩子相處時,有意識地帶給孩子驚喜,比如帶孩子去做祖輩無法帶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輪、玩嘉年華等,讓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時的不一樣感覺。
隔代教養也有好處
21世紀的祖父母也在與時俱進:為了接送孫兒,他們去學習駕駛、上網和互發電子郵件。為了帶孫子,學普通話、英語口語。在上海和北京,老年大學特別推出“孫輩教育”課程引來了大批從不缺課的優等生,我們怎能看不到老人在隔代教育上的慈愛之心呢。
老人帶孩子的優勢,第一,身體健康方面,老人有帶孩子的經驗,他們知道孩子什么時候餓了,什么時候冷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及時地滿足孩子的需要;第二,智力發展方面,0~3歲的孩子主要是通過身體活動,看、聽、觸摸等獲得對周圍世界的直接經驗,而退休的老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帶著孩子接觸自然;第三,情感和社會性發展方面,老人歷盡滄桑后的返璞歸真,溫和寬容樂觀的生活態度,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愉快情緒,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隔代教育對祖父母們自身也有利。
從細節上講,隔代教育帶來的好處還有:有時間告訴孩子家族的故事,讓孩子從小有“根”的概念;愿意騰出時間和花費時間,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在父母對孩子期待太高,弄得親子關系很緊張時,勸說父母放低期待;擅長發現孩子哪怕事微不足道的優點,在孩子比不過他人時,不會如年輕一代一樣迅速失去耐心;能抓住父母教育上的盲點,給予補充,如禮貌教育和誠信教育。
大家說:(文/楊楊)
秋刀魚: 每天傍晚我在小區花園里散步的時候,都會看到一對老夫妻推著他們的寶貝孫子下樓玩。怎么說呢?毋庸置疑爺爺奶奶很疼這個小孫子,可我覺得他們說的“不要”太多了!比如:不要靠近水池!不要碰花和葉子!不要摸垃圾筒!不要到大孩子太多的沙坑邊去!不要挨近小狗....。.經過這一系列的“不要”,小寶寶好像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動了。
喵:我見過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都是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完全不會拒絕他/她的要求,這樣是不是挺可怕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到社會上遇到挫折怎么辦?他/她能接受嗎?
小嵐:我表妹的兒子從小由外公外婆帶大,小小年紀就懂得“察言觀色”,每次犯了錯誤爸爸媽媽還訓他,他就躲進外公外婆的懷抱里尋求庇護,爸爸媽媽也就不好說什么。我覺得把寶寶交給老人帶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和老人之間加強交流:有些事情是可以馬虎點兒,但有些事情不能。
上一頁12345下一頁下一篇:BB聰明不聰明看睡姿就知道教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幼兒早教 家庭才是根本教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