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困惑篇 不跟孩子一起玩,家長很郁悶
孩子小時候,我經常帶他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他也很依賴我,愿意跟我一起玩。可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發現,我跟他是越來越玩不到一塊了。他總喜歡扮演一些動畫片里的角色,我總覺得那些游戲太無聊;而我希望他跟我玩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游戲,他卻一點興趣也沒有。這是不是就是人們經常說的代溝啊?他才這么小,我們就有代溝,這可如何是好呢?
專家解惑篇 家長假玩,孩子真玩,不是代溝是代差
家長被孩子要求玩兒,家長不會玩也不感興趣;孩子被家長要求玩,孩子又不感興趣。家長和孩子在玩的問題上,往往難以形成“無縫對接”。很多人認為,這是代溝,在我看來,這不是代溝,是代差。“溝”是不可逾越的,但“差”是可以縮小的,只要家長真正懂得了形成這種“代差”的原因,有意識地縮小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就一定能跟孩子玩到一起。否則,差距越來越大就真的會成為鴻溝了。
代差哪來的
形成代差的主要焦點,集中在大人的“玩”與孩子的“玩”動機不同上。孩子的“玩”源于天性,孩子天生好奇、喜歡探索,在玩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愿望,“玩”本身沒有任何的計劃性、目的性和功利性。對家長而言,“玩”卻有太多人為刻意的因素在里面。從這個角度出發,孩子的玩是“真玩”,家長的玩卻成為一種“假玩”。真玩和假玩矛盾地出現了,自然也就形成了代差。真玩和假玩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孩子真玩的虛構性與家長游戲的成人化
3-6歲年齡段的孩子,思維過程的特點是無意識占主導地位。他沒有計劃性,也沒有目的性,他喜歡沉浸在自己想出來的游戲當中,玩的內容是隨時隨地的見景生情。在家長看來,孩子的游戲沒有任何邏輯,甚至有時候是毫無道理的、沒頭沒腦的瞎玩。家長當然不喜歡玩這種屬于孩子的游戲。家長喜歡的游戲是按照自己的經驗、知識結構以及興趣愛好組織游戲內容,比如上山打老虎、抓大灰狼等一些故事,可是這些故事孩子們并不喜歡,倒不是因為這些故事太老套了,而是因為這些故事離生活太遠,與孩子們的虛構世界完全脫節。如此一來,孩子和家長又怎么能玩到一起呢?
2.孩子的感性模仿與家長的理性選擇。
孩子的玩,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孩子的模仿的最大特點就是“直觀具體”,感覺什么好玩就學什么,對什么好奇就學什么,他們對事物的模仿只是因為感覺好玩。比如,孩子可能更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里好吃懶做的懶羊羊或是總是捉羊失敗的灰太狼,而不是機智勇敢的喜羊羊。這種屬于孩子的模仿,在家長的眼里看來往往是沒有分辨能力的模仿。家長會說“這樣的角色怎么能模仿呢”。家長的游戲更是從理性出發,總是希望讓孩子去模仿一些正面的角色。家長出于理性選出來的角色卻不一定是孩子感性上喜歡的,家長與孩子在“玩”的理念上就產生了矛盾。
3.孩子玩的愉悅性與家長參與的知識性
對孩子天性而言,玩就是愉悅性的,孩子的玩沒有直接目的性,沒有任務,身心全部處于放松狀態。在玩的過程中,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和生活需要,又能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和參與的體驗,這種體驗給孩子無限的輕松,輕松之后產生的幸福、快樂滿足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的實際需求。孩子對玩的追求是愉悅和全身心的放松,可是家長參與孩子的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希望利用一切時間,想盡辦法在游戲中給孩子注入知識。家長這種知識化的游戲方法,其實上是一種強行的灌輸。孩子不愿意玩這種游戲,不能說是家長做錯了,只能說這樣的游戲失去了游戲對孩子的真正意義。對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假游戲,孩子怎么會愿意參與其中呢?
4.玩的過程中,孩子的自主性與家長的命令性
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充分展示他們的自主性,他們喜歡“角色扮演”,喜歡讓游戲里面的角色聽自己的指揮,在游戲中培養了“掌控感”。孩子體驗到掌控的成就感,并喜歡自己做游戲的主人。家長的游戲中,卻具有很強的命令性,游戲的角色由家長選定,家長還要像指揮官一樣,要求孩子要怎么做、做什么,家長就成了游戲的主人,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所以孩子和家長也就玩不到一起去了。
消除代差有妙招
1.問一問,想一想,動一動,發現孩子玩的特點
跟孩子一起玩,就要了解孩子玩的特點。首先,家長要花費一點時間去問一問:孩子為什么喜歡玩這個游戲,為什么不喜歡玩那個游戲?了解孩子玩的動機和特點,家長就可以順應孩子,找到適應孩子喜歡的游戲,針對他的特點對他施加影響,這樣給孩子提供的游戲才會是孩子最喜歡的,對孩子施加的影響也是最有效的。
了解孩子的游戲動機以后,家長不要總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中止孩子的游戲,而是要動腦想一想:怎么樣才能在孩子現在玩的基礎上,給他一個推力,激發他的創造力,讓他玩得更有新意?這樣可以起到讓孩子更好的學習的效果。
家長要跟孩子玩到一起去,只是了解孩子的游戲特點給一點智力支持是不夠的,要想玩得好,玩得和諧,最重要的還是要動一動,即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去,與孩子一起體驗游戲的快樂。這樣做,除了可以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也可以讓自己逐漸變老的、已經衰落的生命變得年輕而有童心。跟孩子一起快樂地玩,快樂孩子也是快樂自己。
2.愿陪玩,會陪玩,做智慧的陪玩,當好孩子的“小玩伴”
現在的家長都很忙,每天要工作、要生活,要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要當好孩子的玩伴還真是不容易。首先家長必須愿意在百忙之中拿出一點時間跟孩子一起玩。時間總是很緊,事情總是很多,但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應當在百忙中每天抽出一個或者半個小時陪孩子玩一會兒,也是給自己躁動的心注入一點“安定劑”,讓自己沉靜下來。
在有限的時間里陪孩子玩好,可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至少家長要學會陪孩子玩。在陪孩子玩的時候,家長要從中學會給自己找到合適的角色。為了給孩子表達心靈愿望的機會,家長不妨選擇一個小角色,滿足一下孩子的占有欲和掌控心。當然,會陪玩也不是聽之任之,孩子的游戲是隨意的、自然的,也會流露出孩子的一些成長特點。玩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而且在玩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給孩子一些適當的引導和建議,讓孩子的玩更有意義,更有智慧。
3。練習學著玩,“假玩”變真玩
跟孩子一起玩是很多家長的愿望,可是家長還是擔心自己不會玩。玩是藝術,玩也是智慧,而且玩是可以習得的。不會玩的家長也不要著急,只要肯在活動中學習和孩子一起動一動,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練習學著玩,就一定可以學會玩。
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不要三分鐘熱血,需要每天堅持,也不要把玩看作一項任務或是負擔。跟孩子一起玩,是一種生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種天倫之樂,“堅持、堅持、再堅持”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必要條件,堅持和孩子一起玩的過程也是一個練習自己毅力的過程。
玩的本身是件快樂的事情,真正投入其中,家長會發現,玩著玩著自己就變成小孩子了。當自己的童心完全釋放出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很好地跟孩子玩到一起了。
聰明的父母“真會玩兒”,不聰明的父母“假會玩兒”,學會親子一起玩兒,就是會陪孩子快樂成長!
下一篇:《如何愛孩子和教會孩子如何愛》簡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9個“秘方”讓孩子更快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