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媽媽給4歲的暖暖穿鞋子,暖暖突然說了一句:“你弄疼我的腳了,壞媽媽!“媽媽先是一愣,然后馬上意識到暖暖已經進入語言敏感期了。她沒有生 氣,而是平靜地說:“鞋子穿好了,我們可以出去了。“看到媽媽對她的咒罵沒有反應,暖暖似乎不太甘心,她繼續重復道:“壞媽媽!壞媽媽!“媽媽就像沒有聽 到暖暖的話一樣,牽起暖暖的手往外走。暖暖忍不住了,站到媽媽面前說:“我在說壞媽媽呢!”
媽媽依舊平靜地說:“媽媽聽到了,我們去超市吧。”看到媽媽一直都沒有什么反應,暖暖覺得這個游戲不怎么好玩,于是就放棄了。
當孩子喜歡說詛咒的話時,我們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進行冷處理。當孩子發現這些話不能引起父母的反應時,就會覺得無趣,自然就不喜歡說了。
自我反省,尋找粗話的源頭
孩子講粗話一定是從哪里學到的,我們應從孩子所處的環境出發,尋找“粗話”的源頭。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機會最多,我們的語言習慣也很容易影響到孩子。身為父母,我們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有沒有說“粗話”的習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純凈的語言環境。
試著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當孩子說“粗話”的時候,我們除了盡量漠視孩子的詛咒之外,還可以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例如,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可能會說“臭爸爸”,這時爸爸可以回應一句:“我不是臭爸爸,是香爸爸,就像你一樣香噴噴的!”這時孩子就有機會去重復新的、好的句子。
悄悄話—孩子語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現
孩子用無聲的悄悄話感受語言魅力,配合孩子,與孩子一起想象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4歲的兒子跑過來,湊到爸爸耳邊說了一陣悄悄話。
兒子說完后,滿臉期待地看著爸爸問:“爸爸,您聽明白了嗎?”
爸爸茫然地搖搖頭說:“沒有聽到你說的什么?!?/p>
于是,兒子又趴在爸爸肩頭繼續說,爸爸還是沒有聽到,他回頭看了兒子一眼,發現兒子只是嘴唇在動,根本就沒發出任何聲音來。
兒子“說”完后,又問:“爸爸,這次您聽明白了嗎?”
爸爸心想:如果再說“沒聽明白”,兒子一定會繼續“說”悄悄話。于是,爸爸點點頭,很認真地說:“嗯,這次我聽明白了!”兒子聽了很高興,又跑去其他地方玩了。
隨著孩子使用語言次數的增多,他會發現語言有很多種表達方式,可以平靜地說,可以大喊大叫,還可以趴在耳邊悄悄地說。
他會發現,當和人說悄悄話的時候,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更近了,而關系似乎也變得更加親密了。于是,他愛上了說悄悄話。“悄悄話”是三四歲孩子探索 語言魅力的一種方式,也許他趴在我們耳邊許久,卻什么也沒說。但當他問我們“聽到了嗎”時,如果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就會繼續剛才的動作,直到得到肯定 的回答為止。
我們應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在他喜歡說悄悄話的敏感期,主動配合孩子,和他一起體會語言的神秘感。
耐心傾聽孩子的悄悄話
當孩子和我們說悄悄話的時候,也許我們正在看電視、看書或者在工作。但是,我們不要因此而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當他很神秘地趴在我們耳邊嘀咕什么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做出傾聽的表情和姿勢,還可以適當地表示出一種神秘感。
當孩子詢問是否聽見的時候,我們可以笑著點點頭表示聽到了。如果沒有聽到,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大點兒聲再說一次。
下一篇:寶寶怕小動物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聽話行為隱含的真實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