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05年席卷全國的糖果故事!到底是因為什么,一顆小小的糖果,竟然轟動了世界?
1970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chell)教授以4~5歲的孩子為對象,進行了一項糖果實驗。
孩子們被分別安排坐在放好糖果的桌子前,然后教授告訴孩子們他要出去,15分鐘之后才能回來。
“你們隨時都可以把糖吃掉,但如果你們中有誰能在老師回來前都忍住沒吃糖的話,那么我會再獎勵他一顆糖。”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滿足延遲”對我們自身的控制力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這里的滿足延遲,是指“為了更多的東西而克服自己眼前的欲望,以及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忍耐多長時間”。
自我控制力較弱的孩子等不了15分鐘,甚至在老師剛剛走出房門就急著把糖吃掉了。
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能忍耐超過15分鐘的糖果誘惑,從而得到第二顆糖。
通過這樣的糖果測試,可以看出自我控制力上的差異。
若干年后,當時忍住的孩子與沒忍住的孩子,不論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是與同齡人的相處上,甚至自我成長上都體現出了很大的差異。
成功通過糖果考驗,忍耐15分鐘后,拿到兩顆糖果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中,每當遇到這樣的誘惑考驗時,都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與之相反,那些沒能通過考驗,在15分鐘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果的孩子,往往禁不住誘惑,
很容易就會選擇先讓自己滿足“瞬間”的需求。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看著眼前放著的糖果,堅持15分鐘不吃,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那么,那些順利通過考驗的孩子,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讓自己忍耐住的呢?
沒能戰勝糖果誘惑的孩子,被放在桌上的糖果和顯示時間的鐘表折磨得痛苦不已。
而成功戰勝誘惑的孩子,則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他們要么閉上眼睛不去看,要么用唱歌或找些其他事情做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對待眼前誘惑的方法!
通過糖果實驗鍛煉孩子的自制力。為了拿到人生中更大更甜的糖果。
自制力的重要性
只有那些面對眼前的誘惑,依然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才能順利達成人生中更大的目標。面對造成誘惑的對象時,不要一直去想它,盡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一步步加強自己的自控能力。
下一篇:毀掉寶寶一生的18個壞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單親家庭孩子的七大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