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我兒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非常好動,還經常咬手指、捏鼻子,是不是患了‘多動癥’?”
老師:“孩子患的并非是‘多動癥’,而是‘感覺統合失調’。”
“心理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受到了眾多孩子和家長的歡迎。
“我家小孩經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性格脾氣暴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兒子做任何事情都慢,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我該怎么辦?”……
多動并非一定是“多動癥”
一位家長正在對老師傾訴自己的“苦惱”,她說,她兒子對學習不感興趣,非常好動、不安,還經常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她懷疑兒子患了多動癥,但是,幼兒園的呂院長聽了她兒子的情況后卻說,孩子患的并非是“多動癥”,而是“感覺統合失調”,這是現在很多兒童都容易出現的問題,原因則是因為活動空間狹窄有限,孩子的感覺系統得不到充分的配合。
呂院長說,糾正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好好地玩,最好到戶外去奔跑、爬樹、涉水、玩泥沙,多接觸大自然,經常去曬太陽、看花草,這樣對孩子身體各方面的控制能力的鍛煉非常有好處;另外,我們的一些傳統的游戲如跳房子、滾鐵環、擲沙包、跳皮筋、捉迷藏等,也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覺系統發展的,因此,無論是幼兒園的老師還是孩子家長,都應該盡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學習、生活的環境。
如何對待攻擊性較強的孩子
呂院長還舉例說,有的孩子攻擊性很強,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也會咬人,掐人甚至是打人,如果在嬰兒期對孩子的這種以打人來發泄情緒的行為不進行及時矯正,那么當這些行為高頻率發生時,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種習慣性的攻擊行為。
針對這種行為,呂院長解釋說,攻擊性行為多見于男孩,以學前期最為多見,這種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嬰幼兒階段。
如何矯正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呢?呂院長說,她們幼兒園一般采取“轉移注意法”,即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孩子情緒緊張或者怒氣沖沖的時候,用一些有趣的事情轉移其注意力,例如帶他去跑步、打球或者下棋等。平時還注意給攻擊性強的孩子樹立好的行為榜樣,如讓他多與那些攻擊性不強的孩子呆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平和。呂院長說,矯正攻擊性強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的配合,首先家里應該有一個民主的環境,不讓孩子養成“霸王”習氣;另外,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因為體罰往往增加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對兒童的攻擊行為起了示范作用。
培育孩子六大基本素質
那么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談到這里,呂院長提到了“6種基本心理素質”,她說,很多人一談到培養孩子成長,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提高他們的智力,如何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似乎成績好的孩子一定會有出息,其實,這種看法不全面,不少研究材料表明,世界上很多科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在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1/3,而非智力因素卻占2/3,而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心理素質,因此,優秀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成功的基礎。
呂院長提出,禮貌、同情心、誠實、堅強意志、集體主義精神、熱愛勞動等6種基本心理素質是兒童必須具備的,而判定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其標準大致有如下幾方面: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睡眠、運動、言行等方面,有的孩子喜歡在入睡時由母親撫著、有的偏愛吃某類零食等,這也屬于成長過程的正常現象,并非心理疾病;良好的個性,即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無怪癖、無惡俗舉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樂觀、謙讓、樂于助人等正常人格;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異的,只要基本符合該年齡階段的智力發展水平,便屬正常,這可從語言、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來測定;正常的心理素質,無過分畏懼、驚恐、焦慮表現,喜怒哀樂表諸于色,活潑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較強的好奇心和記憶力,尤其是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更會顯得好奇興奮、念念不忘;善于與人交往善于與同齡人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中能與人平等、友好、和諧地相處,無猜忌,無嚴重的嫉妒心理,無明顯的凌弱欺小行為等。
下一篇:如何孩子說出優美的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愛哭鬼”心理原因一點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