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別傷了最親的人——父母和孩子
于丹:咱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關于和諧家庭,家庭的結構基本上是一個帳篷結構,我們中年人是帳篷的尖,挑著兩邊的老人和孩子。
主持人殷智賢:這個比喻生動。
于丹:也就是說我們是家里的經濟頂梁柱,話語權支配者,我們在這個家里面是最高端,因為我們現代,我們時尚,我們是在潮流之中。老的是落伍了,孩子還沒進社會,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你看我支著一個帳篷尖,我帶著你們一塊兒走,所以你們兩邊必須聽我的,而且我每天跟外人都很謙和了,你們全都是我最親的人,我跟你們發發脾氣有什么?”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對自己的親人,其實這一輩子你最親的還真就是這帳篷里的這些人,但是沖突摩擦不斷,有時彼此之間容易出現隔膜的也就是這些人。
主持人殷智賢:而且你能傷的就是這些人,外人說句話都懶得搭理你,大不了再不跟你來往,可是親人長年累月跟你在一起,有些傷口很難痊愈。
于丹:你說起傷口我就想起一個小故事,說有一個小男孩在家里面脾氣不好,一天到晚跟人嚷嚷,在家跟人嚷嚷夠了就上外面嚷嚷,跟老師、同學都是這樣。他爸爸看他脾氣越來越暴躁,有一天把他帶到公園的籬笆里,說你每天發脾氣都不覺得,你自己也算算你發脾氣的次數,你如果沒控制住發了一次,你就釘一個釘子,看看你發了多少次脾氣。小孩還是那樣,但是記住只要發脾氣就釘一個釘子,第一天去看嚇了一大跳,怎么二十多個釘子,好像有點說不過去,開始收斂一點。到第二天看變成十幾個釘子,一周過去之后不到十個釘子了,一個月、兩個月……終于有一天他跟他爸爸說:“爸爸你看,我已經連續好幾天一個釘子都沒有了,我已經變成一個好脾氣的人了。”這個時候他爸爸又跟他說了一句話:“好,你把這一大片釘子都拔了。”拔完以后他爸爸說:“釘子拔了,但是你看看釘子的那些洞都在那兒。”
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但控制已經是亡羊補牢,是不給以后增加更多的釘子洞,但此前的那些洞,你沒有數的那些洞,它都應該存在。任誰在穿上職業裝以后都會有一種克制,回家換了拖鞋就放松了,所以我們最容易沖突的就是在家里。
我們怎么對老人,孩子就會怎么對父母,耳濡目染,這會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熏陶。所以,我們現在經常會說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媒體總是這么提倡,但我覺得這種提倡多了不對。
主持人殷智賢:為什么?
于丹: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提倡過善待兒女是這個民族的傳統美德。誰都覺得疼孩子是生命的本能,那疼父母怎么就變成提倡的美德了呢?美德這個事是公共提倡的。你摟著孩子親、疼,心肝、寶貝,你覺得這是你心里的一種本能。所以,我現在就在想,我們怎么樣能夠還原到一種最基本的倫理關系,大家都是血脈相通的。我女兒在特別小的時候,大概兩歲多不到三歲,有一次她說:“媽媽,我知道這個世界上你最愛的人是我,但是第二愛的人是我姥姥還是我爸爸?”
主持人殷智賢: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于丹:很尖銳。然后我想了一會兒,我也為了讓她對我更好,我就說我更愛你姥姥。結果她就說“我知道你會這么說”,我很奇怪,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我們三個人是在一塊兒的唄。我覺得這個答案真好,是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給的答案。因為她知道她原來是住在我的肚子里,我是住在她姥姥的肚子里,我們三個人原來是在一塊兒的。她爸爸和所有親戚朋友都是外來的人,愛他們是跟一個外在個體的交流,而我們仨不可能不愛,因為我們仨原來在一塊兒的啊。小孩的話真是,小孩能說世上最大的真理。
主持人殷智賢:對,多本質啊。
于丹:這就是本質。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些本質的東西。
主持人殷智賢:我們對于生命之間的聯系有時真是太輕視了。
下一篇:孩子的好奇心都該滿足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巧用8個方法讓孩子告別膽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