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1歲半的兒子絆跤頭上撞出了包,愛子心切的妻子當時就落淚了,我也是揪心地疼。本就在哭的小家伙看到父母的表情后,更是嚎啕聲起,兩人一起哄了好半天,他才止住,當然一如既往地開出了很多誘惑性條件,“不哭,給你吃餅干。”
由這個小片段,可以看出我們對孩子已有嚴重的嬌慣傾向。都知道這樣不好,但依舊管束不住,結果是越來越寵他:好吃好穿自不在話下,基本上要什么給什么。小家伙很聰明,他很快意識到自己的VIP待遇,一有不滿立馬放聲大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其實,我很清楚,一直這樣下去,兒子很可能會養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抗跌打能力越來越弱,這對他的未來顯然沒有任何好處,或許等他長大后會反過來怨我們太寵他。
與身邊同事交流育兒經,發現大家面臨同樣的問題,對孩子“過度關注”。分析了半天,得出這么些原因:一家就這么一個,承載了四個老人、一對夫妻的全部希望;經濟好了,有條件給孩子更多的物質關懷。而對于從小吃過苦的家長而言,對子女還多了些補償心理,我就是個典型。
究竟該怎么辦?有人提出學習歐美國家的父母,從小讓孩子自立,與孩子分開睡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對此,一位女同事卻表示,西方人的做法并不見得好,沒看到他們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不如我們親密嗎?我也表示認同,親情氛圍濃厚其實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位女同事還提出了科學性建議:關鍵在于把握好度。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話等于廢話,道理都明白,但這個度真的難以把握。
問題又回到原點。因為答案很簡單,做到很難。
印象中,父親對我的管教還是比較嚴的,對我所提諸如買衣服、吃零食的要求一般都不會照單滿足,為此,我曾一度認為父親不夠愛我。但后來的一件事,讓我改變了看法。那是上高中后的第一個星期,第一次住校不適應又想家,便向老師告了假一路哭著回到家中。本以為父親會安慰幾句,誰知他的表情很淡然,只說了句“慢慢適應”。失望的我第二天一早便回到了學校。但事后母親告訴我,那一晚,她看到父親流淚了。
事實上,父親對我的愛并不比別人家的少,只是在我面前,他的愛收斂了很多,而現在看來,如此做法對我的成長卻是大有裨益的。
學習我們的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妨收斂些。
下一篇:BB精力過剩媽媽可以這樣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注孩子最需要的精神安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