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要沖鋒槍,快給我買”、“我想吃漢堡,馬上就要吃”……生個孩子不容易,如今的很多家庭,孩子成了家里的“風向標”,要啥有啥、說啥是啥,全家人都圍著他轉。然而,英國教育學家發現,父母百依百順、什么要求都滿足,可能會讓現在的孩子變成“就要一代”。
英國行為顧問克里斯卡蘭德等人通過圣誕節孩子們的消費行為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會花錢,什么東西都想要最好的。而父母因為心疼孩子,情愿自己吃苦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疼愛孩子的行為本身并沒有錯,但如果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提的要求超出了家長的經濟能力范圍,或者跟孩子的年齡不相稱,就會產生問題。這會導致孩子從不考慮家長的艱難之處,不僅越來越自私,而且自理能力變差,對抗挫折的能力幾乎消失。在人際交往中,這樣的孩子也通常缺乏責任感、不懂得關心別人,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將來逐漸孤僻離群,遇到不滿容易出現攻擊、報復等極端行為。
合格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成長、學會適應社會,而不是給他一個沒有煩惱、挫折的“童話屋”。因此,當孩子“想要”的時候,家長應當學會拒絕。首先,對孩子的要求制訂一個原則和底線,如果超出家長的承受范圍,則要果斷拒絕。比如卡蘭德他們今年辦了一個“圣誕老人說不”的聚會,通過幫助孩子認識家長工作的辛苦,讓他們明白圣誕禮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其次,教導和鼓勵孩子用平等的心態和他人交往,而不要養成“高高在上”的習慣。最后,拒絕孩子時,家長們的意見要統一,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喝白臉”,這不僅會讓孩子學到“鉆空子”,還會削弱家長的權威性。
下一篇:家長不良心理暗示讓BB變"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孩子學說話的五個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