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樣和孩子說話
1. 不用寶寶語調和孩子說話。
可能是媽媽的天性使然,和剛出生的孩子說話時,都愛提高聲調或者用寶寶語調說話,所以在生活中跟成人講話使用一種語調,而和孩子講話則使用另一種語調。但孩子對寶寶語調的需求很快就會結束。你也要及時調整你的語調,平常自然的就可以。
另外,對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來說,掌握正確的詞語很重要,比如說小狗就說“小狗”,不要用“汪汪”代替。孩子反復聽到正確的詞語發音,才有機會提高他說話的清晰度和發音水平。在一定語言環境下,孩子聽到大量的詞匯,聽你如何運用,才能提高語言能力,并且更好地表達他的想法和感情。
2. 不要責備或者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正確發音,他當然會那樣做。他并不是想嘗試錯誤發音,所以你的責備和糾正無濟于事。如果你孩子口齒不清,會妨礙他的社交和在家庭以外表達需求的能力,你可以向兒科醫生求助。
3. 對孩子說話過猶不及。
我認識的所有父母都很能說,不停地說,卻忽略了一個事實:絕大部分孩子并沒有超常的天賦和非凡的理解力,理解不了你說的全部。你的喋喋不休反而會讓孩子不想聽你說什么,將來他會對你所說的充耳不聞,更不愿意照做。
尤其是你需要孩子聽你說話的時候,比如一個要求、指示或者命令,你說得越多,孩子越不愿意聽,更不樂意做。
另外,你說得過多,要傳達的信息也復雜化了,小孩子根本不可能抓得住你所說的要點。如果你要求孩子做什么,就簡單地說:“羅賓,該來吃飯了。”而不是: “羅賓,10分鐘以前我就告訴你現在該吃飯了,我希望你停下你現在做的事,去洗手并掛好毛巾。你也許該先去小便,這樣吃飯時就不用離開餐桌了,如果你小便了,別忘了再洗洗手,記得用香皂,掛好毛巾,羅賓,你聽見我說什么了嗎?”
事實上羅賓早就沒在聽你講什么了,他一直埋頭玩他的玩具。
4. 清楚直接地表達。
大人和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太一樣,大人想的孩子未必會準確理解,所以,要求孩子做什么,最好清楚直接地告訴孩子,這樣孩子才知道怎么做最正確,比如:“請把你的外套從車里拿進來掛在門后的鉤子上”比“把你的外套拿進來”要清楚明確,后面一句有可能造成孩子把外套拿進來隨手一扔的情況。
5. 問孩子那種不只是回答“是”或者“不是”的問題。
想邀請孩子談話,你可以這樣說:“在蘇珊娜的生日聚會上你參加了哪些活動呢?”或者:“為什么你最喜歡藏貓貓?”
6. 中立地談話。
大多數談話中父母都把焦點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天、孩子的喜怒哀樂等等。換個角度,嘗試談點兒孩子以外的話題,談談你的所見所聞,問問孩子他怎么想,比如:“今天我開車去鄉下,看見一只斑點狗沿著街道奔跑,就它自己,它跑得快極了,不知道它從哪里來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你怎么看?”這樣不僅能促進交談,還能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他的看法和想法對你很有價值。
7. 傾聽孩子的話,不急著糾正或評價。
阻止孩子說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斷他,很快地給予評價或者糾正;而耐心地聽他說完話,然后問相關的問題,有助于幫助孩子連續完整地表達自己,還能讓你進一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比如你可以這樣問:“羅伯特做了什么事讓你這么生氣?我想聽聽。”
8. 尊重孩子和你分享的感受。
把你的孩子跟你分享他的感受這件事當做是孩子給你的禮物,就算覺得不對,也不要去反駁。你應該接受并認可孩子的感受,當孩子跟你抱怨最近的事,你可以說:“你對此反應強烈,看來馬修的確打擾到你了。”甚至簡單的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都能讓你的孩子明白他能自在地跟你分享個人感受,孩子會更加信賴你。
9. 別輕易問“為什么”。
當一個孩子或者成人經常性地問“為什么”,他實際上是在尋求答案,或者說在抗議什么,“為什么”是孩子委婉地表達“我不喜歡你的答案”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孩子問為什么是一種搪塞技巧,這樣他能在他被要求去做什么之前拖延些時間;如果是你問“為什么”,那么就有可能讓溝通進行不下去。有時候孩子確實不知道他為什么會那樣做那樣說,你的問題正好問到他無知的事情,這讓他感覺沒有信心,仿佛他應該知道答案一樣。很多時候甚至成人也不能準確地解釋某事為什么要那樣做,不是每個人都能非常明確和自覺地回答關于“為什么”的問題。
你的語氣
和孩子交流時你的語氣既表達了你的態度,也傳遞著你的真實情感,還能傳達出易于理解的明確信息。你的語氣和你說的話得匹配,否則你說了等于白說。
大多數父母不允許孩子在街道上跑,有的孩子真的一次也不會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非常明確的信息不能在街上跑,語音語調表達出了嚴肅。而如果說“小寶貝,媽媽請求你不去街上跑”,聲音溫和甜膩,就無法表達出你對此事的嚴肅態度。當你要表達你很在意的事時,請用嚴肅的語氣表達你的意思。
想想你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使用的不同語調,什么樣的都有,跟孩子說話時選擇一種合適的就行,但不要過度地使用特別嚴肅的語氣。總是在制定規則的父母和從不嚴肅表達的父母沒什么兩樣。
你的嗓音高低
大多數人說話時能夠控制他們的嗓門兒,孩子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學著調節和使用他們“內心的聲音”。
和你在交流中使用的詞句和語氣一樣,嗓音高低也是交流中的重要元素,它會促進或者破壞你和孩子的交流。許多父母都認為提高嗓音能表達出嚴肅的態度,但可笑的是,大多數孩子對尖叫、大喊和非常大的聲音卻沒有什么反應。當父母大喊大叫時,孩子的注意力并不在手邊正在做的事上,而是被吸引到父母的喊叫上了。他不會去想:“媽媽叫我關掉電視。”他只是想:“哦,媽媽在沖我吼,她一定是瘋了,我不喜歡她吼,我不想聽她的聲音,吵到我了。”媽媽的話白說了,喊叫并不能表達你真正想表達的信息。
你有沒有觀察過好的老師是如何維持課堂秩序的:他們從來不站在教室前面,拍著手大聲喊:“大家請安靜!”反之,他們總是用低沉甚至接近耳語的聲音說開場白,而且耐心地一直說,很快,部分孩子注意到了,停止聊天,慢慢地,所有孩子都停止聊天想聽聽老師在說什么,整個教室就安靜下來了。
大聲喊只會讓大家更喧鬧,輕聲說才會帶來平靜。
下一篇:五言行讓孩子從小心態消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智商寶寶的幾點特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