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們肯定都記得孩子蹣跚學步時的情景:孩子站在幾步外,面對著家長,父親或母親伸出雙手,鼓勵孩子勇敢地邁步往前走,當孩子搖搖晃晃地撲到家長的懷里時,都會得到父母的贊揚和鼓勵。
成功的家長,對孩子付出的每一點努力、得到的每一點進步都做出及時的反應,就像孩子學步一樣,因為這種反應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成長的關注。
可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父母們漸漸忽略了這一點,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給孩子逐漸進步的空間越來越小,似乎孩子今天剛會走,明天就要讓他跑,后天就要飛……
還有的父母,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進步慢,眼睛總是望著別的孩子的長處,盯著自己孩子的短處。
“你看看人家的畫畫得怎么那么好!”
“你看看人家怎么考試成績都是優!”
“你看看人家鋼琴彈得多么動聽!”
“你看看人家的作文寫得多有感情!”
“你看看……”
“你看看……”
每天在“看看”的陰影下,孩子還能快樂嗎?還有時間快樂嗎?
這樣的父母就沒有想想,他們作為家長,跟其他的父母差在哪里,這樣的家長最需要有人對他們當頭棒喝:“你看看人家是怎么作父母的!!!”
通過分析那些成功的人士的成長歷程,我們會發現,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都會遇到好的引路人,這個引路人或者是他們的父母,或者是他們的老師,或者是他們的朋友等等,而所謂“失敗”的孩子,他們“失敗”的原因卻是各種各樣的,歸結起來還是由于各種的不快樂造成的。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對孩子不負責任的父母
現在的不少年輕人,往往還沒有準備好就談婚論嫁,結婚生子;然后有常常是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離婚。爭吵成了家常便飯,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還有一些父母,說是為了改善生活,遠遠地離開家去打工,把孩子扔給年邁的老人或者親戚,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關愛呵護的時候離開他們,一年半載甚至三年五載都見不到孩子一面,還美其名曰是給孩子打工賺錢去了。這種情況下,孩子哪里談得上幸福成長呢?金錢、物質能代替父母的愛嗎?
二 對孩子“過度負責”的父母
這類父母對孩子太“細心”了,一個被父母過度關愛的孩子說:“我每天自己連一點兒點兒自己的空間都沒有,跟監獄里的犯人似的。”孩子的話未免偏激,但不能否認,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出一點點問題,盯得孩子一心想要逃跑。
每天一見到孩子,就是一大堆問題:作業做完了嗎?在學校表現怎么樣?上課認真聽講沒有?回答問題了嗎?……一天兩天可以看作是關心,如果每天重復同樣的“戲碼”,誰能不煩呢?換個角度,如果每天有人問家長:你工作完成了嗎?上班時表現怎么樣?跟同事相處怎么樣?……家長們會是什么反應呢?
還有一些盲目的父母,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鋼琴,也給自己的孩子買鋼琴,逼著孩子報興趣班,完全不考慮自己本身都五音不全;看到別的孩子學奧數,也給孩子報奧數班,不管孩子喜不喜歡,不顧孩子的感受,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免得以后孩子大了會埋怨他們。
三 嚴厲而刻薄的老師
不能否認,老師的地位和報酬逐步提高后,好老師層出不窮,但是,因循老一套教學方法的老師還在。對孩子學習和習慣的養成方面嚴格要求是正確的,但如果要求學生上課必須手背后坐直,書本包皮都完全要求一致用白紙等這些要求,顯然是有些過分,甚至不符合教育的規律。
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諷刺、挖苦,傷害孩子的自尊而不自知。
孩子見到這樣的老師,如老鼠見貓一樣,避之唯恐不及。由對老師的恐懼擴展到對學校上學的恐懼,孩子的快樂被恐懼所扼殺。這并不是聳人聽聞。我認識的一個小男孩,就得了“上學恐懼癥”,不明真相的家長多次帶他上醫院、看心理醫生,都沒有結果。只要一提“上學”倆字,他就痛苦得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沒有辦法,只好讓他休學一學期,半年以后,換了一個老師,他的“上學恐懼癥”不藥自愈了。
四 教育方法死板的老師
有的老師一直沿用老一套方法,十年、二十年不變,那就是——作業戰術。他們確信,讓孩子多寫、再多寫,就能讓他們掌握知識,似乎孩子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與他們寫多少遍是成正比的,而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更談不上實現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教給孩子多少知識,而是要教會孩子掌握學會知識的方法和途徑。
在孩子的世界里,起初對于他們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媽媽,而之后自從他們開始去幼兒園起直到他們步入社會,老師也便成為他們成長中一個重要角色。老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不經意間就會給他們產生決定一生的影響。
其實,造成孩子不快樂的原因還有很多,野蠻而無知的同學、俗氣而愚昧的親戚、武斷而粗暴的長輩、無聊而閑散的鄰居、無所事事欺負小孩的社會青年……都可能造成孩子不快樂,家長只有仔細去了解,才能發現其中真正的原因。
找到了原因,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記得女兒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她跟我說:“好想生病啊!”
“為什么?”我不明所以。
“生病了就可以不上學了。” 女兒一直很喜歡上學的,有時候病了也堅持。
在我反復追問下,才鬧清楚原因。因為前一天她忘記了一項作業沒有寫,老師讓家長寫個條子,確認一下。她怕我批評她,就想不上學,想以此“逃過一劫”。
在我看來,孩子忘記寫作業、忘記帶東西、甚至丟東西都是很正常的,大人不是也會丟手機、丟錢包嗎?
問明情況后,我二話沒說,給她寫了“證明”。
第二天,她回到家就“陽光燦爛”了。
很多時候,孩子認為沒法解決的“大問題”,在家長看來是“小事一樁”,在家長的幫助下,會很容易解決。
那些逃學、輟學的孩子,一心想離開學校,不是沒有原因的。
家長們簡單、粗暴地認為都是孩子的錯,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痛苦。
而成長只有一次,真的錯不得。
下一篇:寶寶常做的11件“非”錯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寶寶克服怕黑心理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