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理性是人類文化內化而致的,幼稚才是人類在自然中真實的狀態。像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大科學家,他們的成就不是因為書讀得多,而是他們保持著敏感的知覺能力和對事物盎然的興趣。
孩子為何那么喜歡天線寶寶?
我女兒今年才1歲,就迷上了《天線寶寶》,老吵著要看天線寶寶的光盤。聽說在制作天線寶寶的時候,編劇、導演等就是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制作的。我也看了光盤,感覺沒有什么特別的。可以告訴我,為什么這么小的孩子會喜歡看那么簡單的天線寶寶呢?
人們喜歡以一個成人的眼光去猜度孩子,與人們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去猜度別人的言行舉止是一樣的心理情景。因為只有我們自己理解的東西,才能通過交流去理解別人。在人的關系層面,對別人的想象或認識是從自我的經歷、體驗、思維方式、審美、價值系統等內心積
累中去提取的。為什么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可以千變萬化,原因正好是人類經驗中沒有,構圖的想象除眼睛外一切都可以天馬行空。
一歲的孩子當然會喜歡天線寶寶而不是林黛玉,原因正好是天線寶寶是孩子氣的,語言是孩子氣的,行為是孩子氣的,故事情節也是孩子氣的。人類或動物的審美有一種相似性法則,喜歡像自己的人,也因為這樣的法則猩猩喜歡猩猩,生命的體系才不至于混亂。孩子喜歡自己能夠理解的東西,知道這一點,聰明的父母會用孩子理解的幼稚化的聲音和表情去與孩子交流,這樣的交流會促進孩子的心智發展。而另一些父母恰巧相反,他們用成人的語言和姿態面對孩子,過多引導孩子關注語言,包括背詩、識字、說話,甚至逼迫孩子快速發展語言來迎合親子交流。如果父母真的這樣做,孩子小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會比別人孩子“聰明”一些,但長遠地觀察會發現這孩子的智力多半不如別人。知識階層不高的父母喜歡幼小孩子呈現出智力的聰明,無意識會鼓勵孩子成人化,這是一種內心的補償機制所致。高知識階層
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接受孩子按照自然的方式緩慢成長,但結果是后者的孩子要比前者聰明。
你一定會問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2歲以前的孩子智力是以直覺體驗為中心來發展對世界的認知模型的。沒有線形邏輯,沒有準確的判斷和推理,沒有理性的思考,語言也不是孩子智力渴求的對象。這個時候,對自然萬物的知覺能力是孩子心智發展的中心。研究天才人群你會發現,這一群人早期語言能力都不太好。正因為沒有語言的限制,他們對世界感覺系統維持著高度的敏銳。真正的智力是人類對存在的知覺能力,不是學到的科學與知識。人的知覺是一種思維、分析、學習、模仿、創新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鼓勵他們對自然的興趣,愿意自己去探索新鮮事物是很重要的。
理性是人類文化內化而致的,幼稚才是人類在自然中真實的狀態。像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大科學家,他們的成就不是因為書讀得多,而是他們保持著敏感的知覺能力和對事物盎然的興趣。當我們過早給孩子成人化的語言、行為、故事和電視節目的時候,這些能力就被磨損殆盡。要讓孩子智力聰明,讓2歲以下的孩子心智處在一種直覺的、豐富的、沒有歸類、沒有定義的幼稚世界里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下一篇:孩子對媽媽的依戀需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戀物癥”不能說斷就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