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兩歲多的寶寶真逗人,他會邁開小短腿跑來跑去,還時不時地冒出令全家人捧腹大笑的搞怪詞句。他開始建立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用“不”來挑戰(zhàn)父母的權威,簡直像個小大人。沒錯,他也自認為是個小大人了呢。可是,有些父母卻發(fā)現(xiàn)家里的這個小大人越來越“獨”了,尤其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孩子如此不愛和人親近,是感情冷漠?還是?媽媽心里不由嘀咕。下面,就讓我們一步一步來尋找原因吧。
趕緊自我檢討
有些父母常抱怨,孩子怎么感情冷漠,跟我一點兒也不親。有爸爸就這樣問:
Q:我家孩子很冷漠,什么人都可以抱他,對父母似乎沒有特別的依戀。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3歲了,昨天他媽媽出差一周回家,他根本就不理睬,看到日思夜想的小寶貝對自己如此冷漠,他媽媽難過了好一陣。
親子依戀是孩子的本能,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正常的親子依戀,那么該檢討的是大人,而不是抱怨孩子感情冷漠。當前有一部分孩子是由祖輩或者保姆照顧,這些孩子同樣受到細心的養(yǎng)育,但他們依戀的對象往往不是父母,對父母表現(xiàn)冷淡或回避。如果處理不當,這種親子隔閡可能一輩子都難以消除。對孩子而言,3歲前是和父母建立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如果已經(jīng)錯過了這一時期,那么在孩子5歲前還有補救的可能。
■不要說:我沒有時間
對于兩三歲時才接回父母身邊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花雙倍的時間陪伴他。不要因為剛開始孩子對自己冷淡而生氣惱火,也不要因為孩子最喜歡奶奶而心生嫉妒。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在玩耍和溝通中自然而然建立親子依戀。此外,不要因為看不慣孩子之前養(yǎng)成的一些生活習慣,就輕易地在他面前流露出對之前看護人的不滿,相反,要教育他不忘祖輩帶他的辛苦。
■不要問:你最喜歡誰
帶孩子的長輩往往有這樣的心理,覺得孩子是自己辛苦帶大的,就應該和自己最親。如果聽到別人問孩子“你最喜歡誰”,孩子說的是自己就高興;如果孩子說的是別人,就覺得自己白忙乎了。長輩們,不要去和孩子的父母爭奪孩子的愛,更不要把孫輩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以及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考慮,即使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也應該經(jīng)常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一直是最愛他的,幫助孩子建立親子依戀。
我不愛和小朋友玩
孩子不愛親近人,除了上面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在兩歲多的孩子中也比較常見,那就是不愛跟同齡孩子玩。
獨有獨理
2~3歲的孩子比較“獨”,這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家庭環(huán)境和性格因素都有關系。
■我這個年紀就這樣
孩子發(fā)展同伴關系有一個過程,最開始孩子和別的孩子打交道時,并不是對人感興趣,而只是看上了對方的玩具或物品。兩歲多的孩子對跟自己同齡的孩子沒興趣,喜歡自己獨自玩,這是普遍現(xiàn)象,可以把這一時期稱為“單獨游戲時期”或“平行游戲時期”。
■我家沒同伴
如今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看護人較多,往往幾個人圍著孩子轉,孩子缺少同伴交往經(jīng)驗。而由于平常接觸的都是成人,孩子也難以產(chǎn)生找同伴游戲的愿望。
■我害羞
性格因素也會影響同伴交往,性格開朗、外向的孩子更容易交朋友,而膽小、敏感、內(nèi)向的孩子在適應新環(huán)境和開展同伴交往方面難度較大。但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影響,兩歲多的孩子正是可塑性很強的時候,如果教養(yǎng)方法得當,敏感內(nèi)向的孩子也能開朗活潑起來。
我有我法
兩歲多的孩子不愛親近同齡人,這雖然是正常現(xiàn)象,父母在放心之余,也應抓住這個孩子從“平行游戲”向“合作游戲”的過渡期,努力培養(yǎng)一個合群的孩子。
■給你足夠的安全感
每天晚上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是建立親子依戀的一種好方法。如果平常工作實在太忙,那就睡前花上半個小時,和孩子躺在暖暖的被窩里,一起翻閱一本圖畫書吧。雖然兩歲時的記憶會被遺忘,但是爸爸媽媽傳遞給孩子的愛和溫暖會一直留在孩子心中。
■給你多一點機會
雖然兩歲多的孩子還處于“平行游戲”階段,但這不是指孩子間一點兒互動也沒有,他們也會密切觀察和模仿小伙伴,嘗試初步的互動。父母應該抓住時機,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同伴交往的機會。
父母可以邀請親戚家的小朋友來家里玩,協(xié)助孩子做好小主人。另外,自己也不要“宅”在家里了,多找機會帶孩子出去活動活動筋骨,比如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聚會,尤其是野餐郊游類型,在大自然中捉小蟲、玩泥巴,很容易調動孩子游玩的積極性和交往的興趣。
■我們一起用賞識的眼光看別人
從“平行游戲”到“合作游戲”需要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技能,這是孩子需要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掌握的方式方法。兩歲多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萌發(fā)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方式是直接的,比如想玩別人的玩具就動手去搶,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時就動手,結果常常是弄哭了對方自己也挨罵。為了更好地讓孩子與同伴和平共處,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比如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伙伴。隨著年齡增長,妒忌、虛偽等一些心理問題會找上孩子。常常從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對別人的不滿,這自然會引起同伴的反感,進而影響彼此的關系。改善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不能只用一種挑剔的態(tài)度去看待別人的短處,應該學會用賞識的眼光去發(fā)掘別人的長處。比如,當你看到孩子對別人的缺點指指點點時,不要馬上認同,試著讓他換一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才是父母明智的做法。
放低姿態(tài),傾聽孩子的心聲吧。兩歲多的孩子,一切都還來得及。
排除“病理獨”
如果感覺兩歲多的孩子情感冷漠,對周圍人和事漠不關心,言語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異常,家長首先要排除自閉癥的可能。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由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調導致的發(fā)育障礙病癥。2~6歲是自閉癥最佳的干預和治療期,越早發(fā)現(xiàn)治療效果越好。
自閉癥有以下3點較為顯著的特征:
■交流障礙:語言能力發(fā)育遲緩(排除發(fā)音器官問題);叫他他沒有反應(排除聽力問題);讓他指東西他不會;不與別人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
■刻板行為:會在較長時間內(nèi)獨自重復某項刻板行為,興趣狹窄。
■感覺遲鈍:有些自閉癥患兒對疼痛感覺遲鈍,有自傷行為。
如果以上三條都符合,應立刻到專業(yè)醫(yī)療機構診斷治療。
互動區(qū):《健康準媽媽》主編微薄
下一篇:千萬不要做的五種媽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與孩子溝通要避免的言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