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時候我經常覺得自己很沒用,”李翔說,“跟其他孩子比,我幾乎從來不玩,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但是無論怎么努力爸爸都不會看見,他只看最終的成績,只要成績不如他想象的好,就會罵我。如果我成績好他就會馬上把我的成績拿到別人面前炫耀。”可每當這個時候,李翔都覺得很惡心,“他讓我學習不是為了我好,而是為了他的面子”。
好在從中學到大學,李翔在學習上都顯示出很高的天賦。“我爸媽總說督促我學習是為了我好,可是我卻挺恨學習的,但是不得不學。小時候努力學習是為了我爸能對我好些,長大了努力學是為了遠離他們。”
高中的時候,李翔成功地考上了離家很遠的學校。見爸爸的機會更少了,但是,媽媽卻仍然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媽媽從家里搬了出來,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陪他讀書,給他做飯、洗衣服。“我知道媽媽也是為我好,但是,她只知道讓我吃這個、穿那個,我想跟她聊聊天,她就會說:‘趕緊學習,別說那些沒用的。’”
現在李翔已經在英國讀書了,5年來,他僅回過家一次。
“回想我28年的人生,我似乎就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學習,一件事是逃離。”
已經成功“逃離”的李翔現在更加痛苦了,他發現自己似乎有了同性戀的傾向。“說心里話,我真的怨恨他們。我爸爸很少在家,只要在家只關心我的學習,我從他的身上一點兒也沒有學到一個男人該為一個家做些什么,而我媽媽卻又離我太近了,近到讓我覺得女人就是整天嘮嘮叨叨、瑣瑣碎碎的、讓人反感的人。”
由于缺少父愛,李翔的內心有一種缺失,他雖然長大了,但是內心仍然還是個孩子,還渴望一份父愛。這也許就是李翔內心痛苦的根源。
李翔的父母到現在仍然不知道兒子有多痛苦,對于他們來說,在英國留學的李翔是他們培養出來的優秀產品,是一個讓他們在別人面前“臉上有光”的產品。
李翔說:“我一直夢想著擺脫他們,現在我真的擺脫了,但是卻發現我擺脫的是他們的軀體,卻一輩子也擺脫不掉他們對我的影響。”
不顧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而去愛孩子是“錯愛”,王占郡說,雖然很多父母一直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李翔的例子有些極端,但是“錯愛”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比比皆是。
每到周末那些督著孩子往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里跑的家長,哪個不是“為了孩子好”,又有多少孩子不對這種“好”充滿反感和抵觸。雖然家長的壓力是來自不科學的應試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家長心中的功利主義正在加重這種“錯愛”對孩子的傷害。
孩子小時候受點苦沒什么?
“當我發現,我爸媽的性格缺陷在我身上同樣有時,我非常震驚”
不少父母覺得孩子小時候受點苦沒什么,“誰不是這么過來的,長大了就沒事了”。
其實不然。
“我本來是決定不結婚的,但是在爸媽的強烈逼迫下還是結了,現在他們又在逼著我要孩子,這回我不會再同意了。”宋強說。
宋強這么堅決是因為他發現,“我爸媽的性格缺陷在我身上同樣也有,不僅是性格,就連飲食偏好、語言習慣等等,我都能在自己身上看到他們的影子。”
當我發現這些的時候,我震驚了。“我害怕自己會像他們那樣,我不希望自己將來也會禍害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
這種恐懼在“小白菜”們身上普遍存在著。很多人恐懼結婚、恐懼生孩子、恐懼跟別人交往,還有的人會定期封閉自己。
“我中學的時候一直比較自閉,現在是會隔一段時間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一次,誰也找不到我。”已經休學的小冉說,她從小跟著媽媽和繼父生活,繼父經常打罵她,媽媽也覺得她是個負擔,曾經歇斯底里地想把她弄死。
陸晶說,“我也喜歡看見人們生氣勃勃地創辦事業,如癡如醉地墮入情網,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但是我已經失去這樣的心境了,對一切都提不起精神。”“我看到我父母的婚姻……我真的,對婚姻根本就沒有什么渴望和憧憬。”
后來,在媽媽的再三逼迫下,陸晶還是結了婚,生了一個女兒。
但是,帶著從自己家庭中帶來的根深蒂固的恐懼,陸晶最終沒能和丈夫搞好關系,現在她帶著自己的女兒當起了單身母親。
很多人已經認同,孩子的性格、習慣、能力、觀念等都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早期的家庭教育其實是人的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教育,它為一個人今后成長的各個方面都奠定了基礎。
“我以前一直認為家庭教育出了問題會讓孩子缺少創新精神、不敢冒險,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和選擇能力,但是現在我發現家庭教育的影響根本還沒有到這一層。”王占郡說,“當你走近這些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失敗的家庭教育首先影響的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在對“小白菜”進行救助的時候,王占郡發現,這些人的問題是經常要考慮是不是活著,缺少安全感,不自信經常會退縮,生活得不快樂也缺少快樂的能力,不懂得愛也沒有愛的能力。
“在這些生存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根本談不到更高一層次的創新能力等等。”王占郡說。
“父母也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
痛苦的不僅僅是孩子,在不良的親子關系中家長一定也不快樂。
著名教育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父母本身也是這個時代的受害者,他們能把孩子養大已經不容易了。”
正如孫云曉所說的那樣,確實有些家長在“禍害”孩子,但是這些家長也是被“禍害”的,他們往往也曾經是受傷的孩子,曾被父輩粗暴地對待過,他們還承受著時代巨變所帶來的壓力,與傳統的社會結構同時破碎的還有舊的教育理念,但是與新的社會相適應的教育框架并沒有出現。這些家長本身就帶著壓力、焦慮,他們本身的不快樂是造成孩子痛苦的根源。
“但是很多家長并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王占郡說,他們把自己和孩子之間惡劣關系的根源歸結于孩子,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孝順、不理解才造成了他們之間的矛盾。這不僅不利于幫助那些還在哀號的“小白菜”的恢復,也不利于重建良好的親子關系。
王占郡講了一個很多“小白菜”都知道的故事。
一個母親在網上看到了有關“父母皆禍害”小組的報道,給自己的女兒打電話,讓女兒也上網去看看那個小組,這位母親的本意是想讓女兒去比較一下,看看自己生活得多么幸福。
沒想到,這個女孩到了小組之后,“就像找到了組織”,一下子找到了傾訴的地方,寫了幾萬字的東西,講自己小的時候被父母忽視,被送到外婆家,外婆為了讓她聽話經常嚇唬她。這些恐嚇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很多陰影。
王占郡介紹,他們在對那些在自殺邊緣游蕩,或者已經得了抑郁癥的“小白菜”進行救助的時候,非常希望有家長能配合這些志愿救助者,“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種親子矛盾,只要家長出現,孩子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王占郡說,因為只要愿意站出來,就說明這些家長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那么離解決問題就不遠了。
但遺憾的是,在王占郡他們目前的救助中,還沒有一個家長愿意站出來。
“小白菜”其實對父母能跟他們一起解決矛盾也沒有信心,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只在網絡上、小組里才會袒露心扉,他們很少會把線上的活動帶到線下。
“在我家我爸就是‘王法’,他怎么可能承認自己有錯的地方。”一位“小白菜”這樣說。
父輩并沒有如我們所愿正視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這并不意味著事情只能這樣壞下去,甚至更壞。
對于這些“小白菜”來說,他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還不是最壞的事,他們最害怕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變成他們父母那樣的人,把他們受到的傷害再傳遞到下一代去。
“對于‘小白菜’來說,正視現實很重要。”王占郡說。
他認為人的生命就是一條溪水,對于“小白菜”來說,水的上游已經被污染了,現在“小白菜”不能再幻想清泉了,重要的是如何讓來自上游的污染在自己這里畫上句號。
因此,傷害已經造成,自救顯得尤為重要。
這些孩子能成立這個組,其實就是他們自救的開始。
王占郡介紹,他們在小組里發帖就是排解的一種方式。“幾乎每個參加救助的‘小白菜’都有一肚子話。”王占郡說,他們有的拿起電話就一邊說一邊哭,有的會寫出上萬字的郵件。當他們把憋在心里的話說出來時,不少人覺得自己已經“好多了”,有的人甚至覺得有人聽他們說話是“生活中最快樂的一件事”。
通過幾次救助,陸晶現在已經基本走出了困境,她甚至已經開始承擔志愿者的工作,開始幫助小組中其他的“小白菜”了。“我現在的目標就是要讓我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童年,雖然她現在已經受到一些影響。現在我每周回母親家一次,為的是讓孩子知道她有外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陸晶說。
陸晶喜歡哲學、喜歡佛教、喜歡音樂、喜歡做運動。“這些東西能讓我放松。我不想讓孩子知道我和父母之間的不愉快。”
“缺失的已然缺失,獲得再次成長可能性的唯一途徑不是繼續向外尋求愛,而是自己要學會如何愛自己!”專家這樣說。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給固執寶寶“轉彎”的機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幫孩子合理宣泄情緒三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