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很多人都這么說。我不以為然。人千差萬別,可以利用的教育手段卻無外乎獎勵和懲戒兩種。任何偏執一端的說法可能都不正確。
我接觸過多個案例,沒有原則的夸獎使孩子的表現接近于溺愛的后果。某家的兒子頭腦靈活,膀大腰圓。高中寄宿以后,錢花的慷慨大方,時尚的玩法樣樣精通,就是不肯用功,期末考試都敢于曠考泡游戲廳。回家父母一管,就跑了。父母愁壞了,打是打不動了,夸吧。這父母也很下功夫,人前人后都給孩子留足了面子,刻意說那些鼓勵表揚的話,在我們這些外人聽來,都覺得煞費苦心得近似諂媚。理解孩子,替他配上電腦,送他去夏令營,給他辦健身卡等等,不可謂不盡心盡力。效果怎么樣呢?孩子似乎并無愧疚之心,悔過之意,反倒更加隨心所欲,滿不在乎。一切都來的如此輕而易舉,也就變成了理所當然。孩子相當理直氣壯:“我已經做得夠好的啦,還有那么多不如我呢!”這么一種“向后看”的心態,是不是對贊譽的一種嘲弄?
從自身的經歷來說,我更信服懲戒的力量。現在的獨生子女獨享了太多的關懷愛護,滿耳朵都是溢美之詞,自我感覺相當良好,自己驕縱自己。我的女兒就是如此。小時候在有客人的時候鬧騰,到商店要東西,該回家時不回,都是越哄勸越來勁,最后總是一頓好打,一遭根除。所以我家的原則是,要求不多,但明確嚴格,直截了當,從不含糊。即使表現好一點,自有外人評說,家長則認為是應該的,一般不會有特別的表示。即使這樣,她還是養成了一種自信滿滿,大大咧咧,滿不在乎的性格。上學以后,成績好受表揚的時候,總不免搖頭晃腦,自我吹噓一番;即使競賽考砸,評比落后,也從來沒見她眼淚汪汪,就算挨了批,她的一大堆理由還都早準備好了。就為這,沒少挨我的訓斥。
進入青春期以后,她開始“勇敢”挑戰家長的權威,凡事好爭辯,而且大有不決勝負決不罷休之勢。幾次沖突之后,我開始反思,也許教育方法有問題吧?我著意改變了命令式的提要求方式,多用表揚鼓勵吧。結果總覺得有點虛言假套,有一次孩子竟然說:“當我3歲小孩兒啊,拐彎抹角的!”讓人哭笑不得。之后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一次期中考試,她考了個升初中以后最差的名次。根據賞識教育的原則,我并未批評,而是鼓勵了幾句。其后不久,母女倆閑扯,她說:“老媽,我這次考試挺有收獲的。”我一喜,認為她會好好總結一下教訓。誰知她把考試中的亮點、考得好的科目一一列舉了一通,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全是經驗之談。我忍無可忍,提醒她:“成績可并不怎么樣啊!“她做出很不以為然的樣子,輕描淡寫地說:“不就是副科考得不好,有兩門70多分,小kiss啦,多背背不就得啦!”“為什么考前不背?”我教訓她,“總結可不是表彰會,吸取教訓以利提高才是正理!”她默不作聲,我認為她聽進去了,誰知她想了一會兒,站起來,以最輕松的語調結束了這場談話:“哪一次考試沒有考得不好的科啊?照你那樣總結,還都愁死了呢!我可不那樣。”完了拍拍屁股,大模大樣地走了。我頓時無語,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表揚鼓勵,而是批評和提醒,讓她保持警惕和冷靜的頭腦,才能少栽跟頭。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嗎?不能一概而論,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才是不變的法則。孩子的性格和當時的情緒決定了教育方式的有效性。自信滿滿、目空一切時要打壓,猶豫不決、悲觀失望時要鼓勵;挑戰自我、勇于開拓時要表揚,明知故犯、推脫責任時要懲戒。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既可以是滋養生命的美食,也可能是腐蝕靈魂的鴉片,為人父母,都是在陪著孩子一起慢慢品味。
下一篇:孩子不愿和其他小孩玩怎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注意低情商寶寶的三種表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