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和親人,似乎也有親有疏。大人可能想不明白,為什么我為寶寶付出也不少,他就是和我不親呢?寶寶現在和我不親,以后會不會改變呢?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有可能遭遇類似的困惑。因為寶寶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理應和父母最親。如果不是,則會令他的爸爸媽媽感覺好挫敗,仿佛自己做錯了什么。
從心理學角度看,寶寶會和誰親呢?
第一種:互動較多的人——誰帶和誰親
比較常見的愛的表達方式,大致有5種:精心的禮物、肯定的語言、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和花時間陪伴。
對嬰兒來說,前兩種方式是沒有能力完全理解的,但后三種方式,卻是他主要的接受愛的渠道。“服務的行動者”,對嬰兒而言,就是那個每天數次為他喂奶、更換尿布、清潔洗澡、在小屁屁上抹防紅臀藥膏的人;“身體的接觸者”,就是指那個時常親吻、撫摸、擁抱自己的人;“花時間陪伴者”,就是那個時常露出溫和微笑,用好聽的聲音講故事,會躲貓貓、愛撓癢癢逗樂自己的人。
對提供這三種愛的人,寶寶會很喜歡。
想一想,如果作為家長,你只是承擔其中一項,那么寶寶就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會和你親;如果你能承擔其中兩項以上,寶寶就會明顯“青睞”于你了;但如果由于各種原因,三項你都沒有承擔,或者只是買了昂貴的禮物,那么很遺憾,你在金錢上的付出,寶寶是不會“領情”的,他只知道親那個每天和他有大量互動的人,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媽姨媽、鄉下遠親,甚至是你請來的保姆。
第二種:帶來安全感的人——和誰睡親誰
當寶寶有了日夜之分,那個陪伴他度過每一天黑暗時光的人,將成為他安全的守護神。
害怕黑暗,來源于人類的集體潛意識,因為古代人們以狩獵為生,黑暗中容易遭到野獸的侵襲,因此人們世世代代頭腦中都會留有這樣的印記。
寶寶的邏輯表達能力很有限,感受力卻超強,他在黑暗中會感覺自己的無助和恐懼,卻不知如何排遣。
寶寶的嗅覺比成人強很多,他會像一只小動物似的,通過嗅覺感受自己是否身處安全地帶。如果你愿意讓寶寶每天在你的氣息中進入夢鄉,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會明顯升高。一到夜間,你的地位就突現出來,他會揉眼睛,皺鼻子,只往你的懷里拱。倘若一覺醒來看不見你的身影,寶寶就會痛哭起來,四處找尋你的蹤跡。
如果很早就安排寶寶一個人睡,那么,他會把一些熟悉的物品當作自己的“親人”。這些“親人”可能是:一只硅膠奶嘴,一個沾滿汗漬的小枕頭,一個臟兮兮的抱娃,甚至是一條用舊了也不讓洗的小毛巾。這些物件同樣向寶寶提供了部分的安全感。
第三種:天然聯結最緊的人——父親和母親
3歲之前,寶寶一般和母親更親一些,通過和母親的聯結來獲得對外界基本的信任感;而4~6歲,則是父親必須加入的關鍵期,必須將寶寶的世界從“兩人世界”擴展成“三人世界”。
在成長的過程中,寶寶有時跟媽媽親些,有時和爸爸親些,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那是寶寶在根據自己的需求攝取愛的“營養”,所以被暫時疏離的那位,請多一些包容和抱持,不要讓“醋意”淹沒。
另外,即使寶寶0~3歲是其他親屬照料的,爸爸、媽媽仍是寶寶心中最親密的人。如果表面上寶寶和父母以外的一位照料者親,只能說明這位照料者盡到了照料的責任,對寶寶足夠好,而不能說明寶寶不需要自己的父母。
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替代父母在孩子心里的位置,也沒有辦法可以切斷父母和孩子之間天然的紐帶。對暫時和父母不怎么親的寶寶,爸爸媽媽要多一些耐心和愛心,因為寶寶需要父母親。
文/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工作室 咨詢專家 郭 茅
下一篇:家有“磨人精”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哪些事情應由寶寶說了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