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3歲的強強是個很個性的小男孩兒,在眾人面前愛表現,對大人的批評,高興時會接受,不高興時會大聲抗議。一位開辦幼兒園的朋友認真地對強強爸爸說:“你這孩子可得好好教育了,要不,你會害了他。”理由是,太個性的孩子很難適應幼兒園生活。
在生活中,許多家長也不自覺地要求孩子聽話。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與壞,可用聽話與不聽話來衡量。那么,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
孩子的“聽話”與“不聽話”
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聽話的孩子方便管理。這也是不少家長和老師在潛意識里更喜歡聽話的孩子的原因吧。
這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孩子年齡越小,受環境的影響越大,自身經驗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導才能健康成長。從這個角度看來,孩子如果“聽話”也許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少受傷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個主動探索的個體,又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如果處處聽話,自己就沒有探索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機會,更沒有自身經驗積累的機會。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會相對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人如果還把他們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聽成人的,這時就會出現問題,孩子會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與家長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把“聽話”與叛逆對立起來是不妥當的。從兒童心理學來講,孩子太聽話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說,強強爸爸的朋友的擔心,也不是多余的。“孩子的培養,關鍵在于把握一個‘度’。”
實際上,我們這里的“聽話”,不是什么都聽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與父母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
那么怎樣培養與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獨特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對象,允許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犯錯,幫助孩子矯正錯誤,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與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為的獨立是孩子長大、成熟的標志,并不意味著孩子與你作對,非要不聽你的話。
第三,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選擇。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不要從小就要求孩子長大后實現大人未完成的心愿,這其實是一件很殘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經常說:“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無疑會鼓勵孩子去嘗試,但在嘗試的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并加以指導,孩子會很重視你的建議,合作關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許孩子與成人有不同的意見,允許孩子與父母爭論。讓孩子參與家庭或學校里的重大事情決策,這是對孩子價值的認可,孩子會覺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會重視父母的建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凡事與父母溝通、充分與父母合作。
第五,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念,讓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腦子里逐漸建立一個行為判斷標準,孩子按照這個標準,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才能學會控制自我。
下一篇:寶寶“麻煩的2歲”背后真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任性的寶寶3大秘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