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一天,20個月大的奈特和媽媽去拜訪朋友。這是一個美妙的春日午后,他們來到后院。朋友讓他們坐在花間,很多空的塑料花盆堆在草坪邊上。
奈特有很多玩具,但他對那些花盆很感興趣,他蹲在花盆旁邊,開始往一只花盆里填土。
“別動,別動,奈特,”媽媽說,“很臟!過來,玩你的積木。”
奈特沒有接受媽媽的建議,他看著媽媽,把無聊的積木玩具扔在一邊。“不要!”他說,使用了他最喜歡的新詞。
“沒關系,”主人說,“他沒有損害什么東西。”
奈特的媽媽對兒子玩土輕聲嘆息,但她決定讓奈特繼續自己的計劃。她坐在他旁邊,開始用泥鏟給另一個花盆填土。不過,奈特再一次讓她靠邊站,這次更為強調:“我要自己做!”
“我猜你想自己把花盆填滿。”媽媽一邊說著,一邊對他微笑,又輕輕捏了他一下,然后她又坐回了朋友身邊。
園丁工作讓奈特很是忙碌,花了寶貴的10分鐘。他的媽媽和朋友在聊成人間的話題,還喝了一杯冰茶。這期間,奈特專注于填滿花盆,把土壓實。
當一個很臟的小男孩驕傲地把花盆拖到她們面前,媽媽感到輕松又平靜。她笑著給孩子撣去身上的土,給了他一個擁抱,告訴孩子他做了一個偉大的園藝工作。奈特累得滿臉通紅,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現在,他準備再和他的好朋友一塊兒玩積木。
這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奈特的媽媽注意到兒子給出的信號——他想去玩他的游戲。一旦媽媽明白了他的意思,媽媽就會讓他選擇一個計劃,給他空間和時間去實現它。這一切發生時,奈特發現他能發出信號,讓媽媽明白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在陽光明媚的花園里打發時間。他的回報不僅僅是在土里玩耍,完成任務讓自己滿意,更重要的是,他感覺自己當了一回“老板”。小男孩堅持了自己的意見,而且媽媽敏感地覺察到了。她能看出打斷奈特的工作,會讓奈特感到受到阻撓,甚至生氣。她能看出奈特的想法,也預期到了游戲的結果。因為他的工作沒有危險,所以她讓孩子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
花園里這看似簡單的一幕,對奈特將來成長為一個自律的人其實是很重要的一步。這樣的人具備控制自我和管理自我的能力,能夠堅持完成任務。奈特發現他想做某些事(填滿花盆),他表達出了他想做這項工作的想法,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搭積木);他自己接管了這項任務,并且完成了它。盡管他還無法更有技巧地用語言聲明,但你幾乎可以聽到他說,“我很高興媽媽支持我,讓我能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
內心深處的紀律之聲
優秀的孩子具有自律的內在動力。他們計劃,他們堅持,并最終達成目標。爸爸媽媽又該如何來指導孩子們發展內心的自律感呢?如何培養孩子自覺認識到家庭作業的重要性,而不是為了考試得A就能被獎勵一個iPoD,或者是害怕失去一些特權而去完成作業呢?
在分析如何引導孩子發展這種特性之前,我們先看看自律的成年人是怎么樣的。瓊斯太太是個自律的人,她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論是在單位為同事組建一個計算機網絡,還是在家里進行春季大掃除,她都會制訂出全套的工作計劃來逐步實施。她不僅僅是按照計劃執行,而且還有一個有效手段——內心自律性:她內心始終有個聲音要求她實施計劃。這個聲音對她說:“好,現在你已經做了A和B,那么C和D呢?來吧,午飯前你還能干點兒,然后你就能放松地歇會兒了。”
瓊斯太太內心的聲音指導她、安慰她、體貼她、鼓勵她。很像母親或父親站在她身旁,給她指導和贊美,不斷支持她,提醒她努力工作的好處。她內在的“伙伴”不僅幫助她堅持執行計劃,還幫助她避免和防止分心。
例如,在工作中,一個同事說 “我們喝點咖啡休息一下?我想和你談談昨天我孩子的事情”,而這時瓊斯太太正在實施她的計劃,所以她說:“我想聽,但是能等一會兒嗎?要不我們中午一起吃午飯怎么樣?”這樣,她就能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工作。她不會輕易分心,即使是和最好的朋友聊天也不會。在家里,當她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或吃完晚飯后做家務時,她也不會輕易受到打擾,不管是好朋友的電話,或者是她想把腳抬起來歇歇,或者是其他誘惑都干擾不了她。她要把事情做到自己滿意為止,只有做好后,她才會和朋友聊天或者躺在沙發上看半個小時的書。
某一天,如果瓊斯太太覺得不舒服、疲累了的時候,她也會想要休息一下,娛樂一下,擁有自律性的一大好處就在于:當瓊斯太太在放松自己,想要徹底享受一下生活的時候,她不會因此而感到不安、有負罪感,或是猛地冒出“我得工作了”的想法。她能夠制訂計劃并據此努力工作,也能在適當的時候計劃一下娛樂或放松活動,因為那個內在的聲音告訴她可以給自己放幾個小時或是一天的假了。有個令人鼓舞的自律之聲真是太棒了,它能在我們出色完成工作的時候鼓勵我們,讓我們不斷前進,又能隨時隨地地提醒我們記得給自己放天假。
困擾的世界
相反,史密斯先生的內心聲音就很微弱。史密斯先生需要在單位完成很多報告,但是他總是容易為附近的談話聲分心。只有當這些聲音實在太模糊聽不清楚的時候,他才能試著讓自己忽視這些聲音,把注意力轉回到工作上。一旦他著手開始工作,他就能看到飲水機旁邊的同事們在說笑。他感到自己被迫加入了其中,了解他們講的笑話——于是他的工作沒有完成。史密斯先生內心的聲音可能會嚴懲他浪費時間,一整天地折磨他。每到晚上,他都會感到不安和擔心,產生負罪感。但是第二天他的工作還是無法完成。
其實,史密斯先生是個很聰明的人。人們給他的評語經常是:“史密斯有很大的潛力,分析能力強,但是好像沒有發揮作用。他的工作成績不穩定,與能力不相符。” 他的妻子也這樣抱怨。不過,在他自娛自樂的時候,比如打打高爾夫,學習彈吉他,他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但是讓他開始寫冗長的法人報告或做家務時,就沒有內在之聲讓他關注手頭的工作了。
史密斯先生不是多動癥,也不是由于生活過于簡單而缺乏注意力,他是一個沒能形成內在自律性的典型個例——自律,是制訂計劃并實施計劃的能力。在他還年輕的時候,太多的誘惑使他沒有經得住考驗而失守淪陷,他本該接受一些嚴格的紀律教育的——但似乎這些教育也并不能給他帶來什么變化。
當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出現了注意力轉移,做出一些沖動行為,不能把手頭的事堅持做完時,我們通常會想到要去懲罰這個孩子。我們認為,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紀律約束,采取嚴肅的后續措施能幫助孩子塑造性格,變得更像瓊斯太太一樣,成為一個能堅持到底、有自律性的人。但是嚴苛的愛——懲罰、不講情面的教育方式——可不是總能起作用的。事實上,被懲罰的孩子通常反倒會倒退,變得更容易沖動,更容易分心,也更難約束自己,他們只會對外界施加的紀律規范作出反應。當有嚴厲的大人站在孩子身后監視他時,孩子才會集中精力,一旦大人出去了,孩子馬上就會把紀律性拋到腦后。
我們所探討的紀律性并不是那種孩子們因為怕被懲戒而表現出的規規矩矩。我們所倡導的紀律性,是那種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把精力集中起來,全力以赴地為完成某項任務而努力,并且,始終堅持不懈直到完成任務。正如兒科醫師T·貝里·布雷澤頓所說:“紀律的目的是為了自律。”
下一篇:教寶寶普通話還是方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牢記5個誤區練就巧嘴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