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PART3 教養(yǎng)技巧:叛逆的孩子不可怕
把握7個原則
面對孩子的反抗和任性,父母可千萬別慌了手腳,既然這是孩子經(jīng)歷的正常階段,那父母把握好一些原則,自然能順利引導(dǎo)孩子。
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shù)
首先,父母要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shù)。孩子在這段期間常說“不要”,爸爸媽媽可以先反省,這個“不”字是不是也是自己使用最多的字,甚至是自己先說出口的。對孩子來說,如果爸媽說“不可以”時要服從,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要得到控制權(quán),孩子也以“不要”來爭取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模仿行為。如果你不喜歡孩子一天到晚把“不”字掛在嘴邊,自己就要盡量少說。
為孩子示范正確的行為
對孩子說“不可以”的同時,請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減少說“不”,并不
是不可以說。孩子正處于成長學(xué)習(xí)的階段,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很重要,但更重
要的是要讓他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拿東西敲魚缸,與其說:“小寶,不可以敲魚缸,再敲就打屁股。”不如說:“小寶,魚缸可以輕輕地摸,像這樣。媽媽知道,你會輕輕地摸。”帶孩子做幾次,夸他一下,進(jìn)一步提供孩子可以敲打的東西,如塑料桶或餅干盒。孩子可能會再犯,此時可以對孩子說:“媽媽提醒一下,要輕輕的摸。來,試試看。”提供他們可以接受的情境,遠(yuǎn)比對他們一直說“不可以”效果大得多,影響也會更正向。
不要事事都提前警告
很多父母以為,不準(zhǔn)做的事情要先給孩子警告。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又充滿強(qiáng)烈的好奇心,警告等于是變相的提醒。例如你擺了一盆花在客廳,本來孩子沒注意,可是你擔(dān)心他去挖里面的土,所以告訴他:“不要摸泥土,土很臟,里面有細(xì)菌,摸了會生病。”我保證很多孩子都會去挖,因為他要去試試你說的臟是怎么回事;還有細(xì)菌,他也看不到,你說會生病,他要去試試你說的事情會不會發(fā)生。
不要開空頭支票
給孩子抉擇的時候,提出來的條件,一定是你做得到的,不能開空頭支票,孩子才會清楚地知道媽媽講話算話,慢慢地,親子之間才會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如告訴孩子乖乖吃完這碗飯周末就帶他去公園,實際上你周末早有工作安排無法實現(xiàn),這只是騙孩子吃飯的小把戲,這樣的空頭支票開多了,孩子會更加不聽話,因為他想:“反正媽媽說了也做不到。”
給孩子抉擇的機(jī)會
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提供選擇正好滿足了孩子的需要;而且,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心甘情愿去做。孩子亂摔玩具,你可以對孩子說:“這樣會把玩具摔壞的,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摔好好玩;一個是繼續(xù)摔,但這樣媽媽就會把玩具收起來,不讓你玩。”孩子如果繼續(xù)摔玩具,就把玩具收起來,還在當(dāng)然可能會哭,那就讓他哭,然后告訴他:“媽媽給了你選擇的機(jī)會,你選擇亂摔,那媽媽只好收起來了,不然以后你就沒有玩的了。”如此幾次之后,孩子碰到有選擇的時候,就會好好考慮,衡量輕重。
尊重孩子的想法
這一時期只要孩子的行為不具傷害性,就不要過分干涉和束縛孩子的行為。當(dāng)孩子說“不”的時候,他不是針對你,也不是針對這件事,他只是想表達(dá)他有權(quán)利否定一些事情。因此,爸爸媽媽們應(yīng)該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學(xué)會尊重他們的想法,讓孩子們能夠暢通無阻地表達(dá)自己的想法,讓他們認(rèn)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可以有想法的人。
如果總是強(qiáng)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志去做,或采取打罵、恐嚇手段對待兒童,那這些兒童就會喪失自信,并產(chǎn)生自我否定的觀念,影響其身心的發(fā)育。
不能嬌慣、放縱孩子
孩子喜歡說“不”,本來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會讓孩子形成任性、驕橫的性格。對不配合的孩子,首先要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不能滿足他的原因,減少孩子任性行為的發(fā)生;其次可設(shè)法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讓孩子放棄自己的不正當(dāng)要求;在勸說無效的時候,明確表示父母的態(tài)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鬧也不會滿足。
對付孩子反抗的小技巧
1 做事情提前告知。如吃飯時間到了,告訴看電視的孩子:“你還能再看十分鐘哦,十分鐘后要吃飯。”
2 約法三章。做事情前事先和孩子商定好合理的規(guī)矩,如去商場的時候為了避免孩子亂買東西,可以對孩子說:“如果待會你能聽媽媽的話,只買一件媽媽覺得可以買的玩具,我們就一起去商場。”
3 正話反說。對待反抗期的孩子,反其道而行之是個不錯的方法,如想讓孩子多喝點水,可以說:“媽媽好想喝掉這杯水,我猜你一定不想喝,那媽媽就要拿走喝掉了。”
4 角色扮演。面對屢屢反抗你的孩子,你不妨也偶爾裝成一個做事拖拉又不聽話的“孩子”,而讓孩子扮演媽媽,增進(jìn)彼此之間的了解。
5 轉(zhuǎn)移注意力。孩子情緒不佳大吵大鬧,可以突然轉(zhuǎn)移話題或做些奇怪的表情,如說:“呀,那個小兔子好想在笑,你看是不是?”
6發(fā)泄法。允許孩子盡量地喊叫來發(fā)泄他心中的不滿,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就不必緊緊抓住不放。
7 溫情安撫法。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一邊搖晃一邊哼些輕柔的歌曲,或者溫柔地和寶寶說說話,使他平靜。
2種做法不可取
采取高壓政策
寶寶說不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覺得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戰(zhàn),或者覺得不耐煩,從而采取高壓政策讓孩子屈服,結(jié)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如果總是采取高壓政策,不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消弱孩子的判斷力,因為情緒垃圾的無法排解,又找不到合適的宣泄途徑而對心理造成傷害。
溺愛和縱容
父母對孩子無疑是深愛著的,又因為從各種理論經(jīng)驗中得知要尊重孩子,很難在愛與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點,因此往往會對孩子過于溺愛,因為不忍心看見寶寶哭而每次都甘拜下風(fēng),對孩子百依百順,事事遵從,縱容過度。
編后語:讓孩子順利度過無敵鐵金剛時期
兩三歲的孩子,動作技巧更加熟練,語言表達(dá)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大有進(jìn)步,加上豐富的想象力,使孩子對自己信心十足,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對自己產(chǎn)生很高的期許,有家長笑稱為“無敵鐵金剛”時期。可別小看這個不討人喜歡的反抗期,它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guān)鍵期,父母教養(yǎng)態(tài)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在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什么都想通過自己的手來做的時期,因此,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都要花很長時間,媽媽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抱著寬松的心態(tài)對待孩子,孩子會順利從第一反抗期中畢業(yè)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逐步放手讓寶寶獨自玩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摸乳房沒有性意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