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家女兒小格格一歲零四個月了,因為休假我和老公帶她回了一趟奶奶家。距離上次見面格格已經有整整4個月沒有見到爺爺奶奶了,剛見面時表現比較好,“爺爺!奶奶!”地叫得很甜,但就是不讓他們抱。
曾經也有過不讓別人抱的時候,但只要是媽媽在旁邊,抱走一會也沒有關系。這次有點不太一樣,爺爺、奶奶、姑姑一抱她就號啕大哭,嘴里不停地喊“媽媽”,眼淚嘩嘩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即使是媽媽在旁邊也不行,原來格格跟爸爸單獨在一起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次就連爸爸抱也不行。這次回來已經3天了,這種情況絲毫沒有好轉,似乎還有愈演愈烈的傾向。
格格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和姥姥、姥爺、媽媽、爸爸生活在一起的。爸爸在外地上班一周回家一次,格格每次見到都很親。平時格格和姥爺的關系最好,有的時候姥爺抱著就連媽媽都接不過來,這次回奶奶家之前格格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特別“黏”媽媽的情況。請問:格格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我應該怎么做?
答 一歲零四個月的孩子,正是成長到了辨別安全環境與不安全環境的時期,但由于經驗不足,這時候的孩子會刻板地認為凡是外人一概都是危險的,只有母親是安全的。即便是父親出差了幾天回來,孩子也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熟悉過程才能接納父親。在這個接納的過程中,父親要對孩子進行較長時間的游戲傾聽,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好玩的游戲,逗孩子發笑,逐步地使孩子接納自己,孩子才能緩過勁來,慢慢地去接納自己曾經熟悉的“他人”。對這種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作為父親被孩子接納的情況跟其他人完全一樣。所以案例中孩子的狀態是正常的。要注意的是,不要為了鍛煉孩子接納陌生人而去故意鍛煉她,否則,孩子拒絕他人的狀態就會加重,有的父母就會為孩子這種狀態而更焦慮。孩子周圍人的焦慮會使孩子更不接納別人,因為成人急于被孩子接納的狀態在孩子周圍形成了緊張的氣氛,孩子感覺到了緊張就更會緊緊地貼在母親的懷里,誰都不跟。
溫馨提醒
任何一個不熟悉兒童的成人見了孩子后都不要過于與孩子親近,最好先不要理孩子,在孩子的周圍自然地生活和活動,直到孩子放松了開始玩耍了,再慢慢地與孩子一起玩耍、游戲。
在孩子沒有接納成人之前,成人不要伸手去抱孩子,也不要觸摸孩子的身體。
父母可以告誡所有的親戚,在父母與大家聚會時,按照上面介紹的第一、二條去做。
下一篇:寶寶壞脾氣 爸媽有招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拿什么誘惑“賴”床寶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