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回應媽媽情緒的特別方式
很多媽媽通過網絡或者在各種咨詢活動中向我求助,表達她們因為寶寶的“問題”行為而深感焦慮的心情。雖然她們敘述的案例各不相同,但是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媽媽本身的情緒不太積極。工作不順心、存在家庭矛盾、因為不了解寶寶成長的特點而對寶寶期望值太高等,所有這些都導致她們的情緒進入一個持續(xù)下旋的渦流。面對類似的求助,我通常都會提醒她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tài)。實際上,當她們自己的情緒恢復平穩(wěn)之后,寶寶的“問題”行為也就消失了,或者不再是“問題”了。
寶寶的很多所謂“問題”行為,之所以要歸根于媽媽的消極情緒,是因為當媽媽處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時,她們對待寶寶的方式就會有所不同,處于本能,寶寶也會相應地調整方式做出回應。從某種意義上說,寶寶的表現(xiàn)就是媽媽情緒狀態(tài)的晴雨表。
當媽媽情緒積極時
處在這種狀態(tài)的媽媽對寶寶更有耐心,和寶寶溝通時常常激情澎湃,會很自然地表達出一種興奮、驕傲、滿足的情緒,當寶寶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她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滿足寶寶的需求。當然,她們也會更加不嫌麻煩,給寶寶更多的自由去探索。被這樣對待的寶寶通常會給予積極的回應,變得快樂、滿足、不那么黏人,對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激情、喜歡探索,看起來也更乖巧,“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幾率自然隨之降低,甚至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問題”行為。
當媽媽情緒消極時
此時媽媽往往會漠視寶寶的許多需求,或者即便去滿足寶寶的需求,也是在一種不得已的狀態(tài)下去消極行動,此時寶寶就會敏感地意識到媽媽的漠視,于是就嘗試各種各樣的行為來重新喚醒媽媽的注意,比如哭鬧、黏人、睡眠出現(xiàn)“障礙”、行為退縮、富于攻擊性等。寶寶的這些行為可能獲得媽媽的兩種反應,一種是耐著性子哄,當耐著性子哄不過來時,就會控制不住自身情緒而爆發(fā),繼而對著寶寶大發(fā)脾氣。另一種是直接給寶寶的“問題”行為予以懲罰。這兩種方式最終都會讓寶寶有一種獲得注意的體驗,盡管有了來自媽媽的呵斥、懲罰等不愉快的體驗,但是至少媽媽給予了注意,所以他仍然會樂此不疲,繼續(xù)以這樣的方式來贏得媽媽的注意。畢竟,對于年幼寶寶的心理需求來說,沒有什么比獲得媽媽的注意更重要、更迫切。
如何防止媽媽情緒的傷害
1.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夫妻雙方都真心期待有個寶寶的時候,再決定要孩子。如果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最好不要勉強。只有真心期待做父母的人,才能全心全意成為好父母。
2.當媽媽情緒不佳的時候,即便媽媽忍耐著不表現(xiàn)出來,寶寶也會敏感地意識到。因此,在面對寶寶時,媽媽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盡量避免帶著消極情緒來與寶寶交流。多想想寶寶那些令人驚詫的進步和可愛的趣事,媽媽的心情就會好轉很多。
3.當媽媽確實無法調整自己情緒的時候,不如暫時請求家人替代一下自己,找個機會把情緒發(fā)泄出去,比如大聲地唱歌、痛哭一場,等自己情緒平穩(wěn)后再去接觸寶寶。
4.平時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根據他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應對方式。如果親子溝通更為高效,親子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對彼此的情緒都起到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
5.盡量把來自工作與家庭的煩心事與養(yǎng)育寶寶分開,其他家人要理解媽媽,并盡力為媽媽提供幫助。
6.當媽媽的情緒極端惡劣,并且自己無法調整過來時,可以嘗試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作者簡介
林怡,有多年早教編輯經歷,因“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一貼引起廣泛關注,其獨特的早教理念與方法對很多父母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創(chuàng)辦的林怡育兒論壇( .linyiyuer),現(xiàn)已成為父母們非常喜歡咨詢育兒問題、交流育兒經驗的平臺。目前擔任多家育兒雜志、網站、親子機構的專家顧問,致力于早教研究與咨詢工作,并為多家育兒雜志及報刊撰寫早教專欄,著有《林怡說早教》系列圖書4冊、《寶寶0~3歲生長發(fā)育監(jiān)測卡》、《林怡教你玩游戲》等書籍,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后,深受父母喜愛。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也有生氣的權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歲女兒被雙語擾亂思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