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幼兒而言,哭不僅是種求助的信號,還是一種有目的的指向,一種示威和強調自我的表現。因此,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首先要明辨哭的含義,判斷出孩子是真哭還是假哭。通常比較脆弱的孩子容易真哭,父母應著力培養他們的獨立精神;而那些比較倔強的孩子,則容易假哭。當他們的無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假裝嚎啕大哭“以示威脅”。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怎樣處理呢?
專家指出:對于孩子的假哭,家長不能一貫的任其放縱,而是要學會引導疏通,對他們說“不”。幼兒的大腦發育尚不成熟,思維方式簡單。父母如果在孩子無理取鬧的假哭“示威”面前妥協,會養成他們的不良習慣,讓他們簡單地以為什么事情只要他們張嘴一哭就可得到解決。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要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注意引導疏通。父母不僅要動之以情,用鮮明的態度讓他們明白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還要曉之以理,幫助他們分析問題。對于那些已經有表達和識別能力的孩子們,應該采取榜樣引導的方法,鼓勵讓孩子從聽故事、看畫書、看電視等方面,經常進行教育,樹立正面形象,引導孩子學習模仿心目中的主人公,提高克服困難、控制情緒沖動、約束情感和欲望的能力。
但對于處于“執拗敏感期”的孩子來說,父母則要區別對待。執拗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階段,一般開始于三到四歲之間。處于執拗敏感期的孩子,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在做某事之前,他的大腦中就有一個特定的辦事程序,誰也不可以破壞他的這個程序,否則孩子就像受到莫大的委屈,大哭大鬧。對于處于執拗敏感期的孩子,父母不能簡單地以為他們是無理取鬧,假哭示威。父母要認識到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應。在事發之時,父母盡量不要正面沖撞他們,而是要適度地滿足他們;事后可以再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順利地度過敏感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 文/李明才
下一篇:親吻,神秘的母嬰語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重視幼兒的心理偏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