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正常的自言自語
在孩子3~5歲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做游戲時常常一邊做著各種動作,一邊嘰嘰咕咕地說話。比如有位4歲多的小女孩假裝給布娃娃打針,并對著布娃娃說:“你生病了,我給你打針,要勇敢,不要哭泣……”又如,在下棋的時候,在走棋之前,有的孩子也常常自言自語地說:“應(yīng)該這樣……不對……先走那個……這就好了……”
分析:對孩子的自言自語,許多父母很是擔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精神有問題。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發(fā)展的一個的階段,這種自言自語是孩子思考問題過程的一種“伴奏”,到6~7歲時大多數(shù)孩子能將這種“伴奏”轉(zhuǎn)變?yōu)椤澳乃伎肌薄裎覀兂扇艘粯樱挥挟斔伎及l(fā)生困難時,才會再次出現(xiàn)自言自語現(xiàn)象。
教育啟示:孩子的自言自語有兩種:一是游戲語言,一般3~4歲的小孩子在一邊游戲或活動時,一邊自言自語;二是問題語言,它往往發(fā)生在孩子5歲左右,孩子遇到困難而產(chǎn)生懷疑時就會出現(xiàn)自言自語。對這個時期的孩子出現(xiàn)自言自語現(xiàn)象,做父母的沒必要擔心,一般7歲以后,它會自行消失。
·百聽不厭和百看不厭
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三四歲的孩子對一個生動的故事往往會百聽不厭,故事剛講完又要求再講下去,有的故事孩子都聽得很熟了,甚至大人講錯了他都會糾正,但他還是樂意聽爸爸媽媽給他講。
分析:這既不是因為他們嬌氣喜歡纏人,也不是因為他們關(guān)心故事中主人公的命運,而是因為在聽故事時,孩子頭腦里會呈現(xiàn)出生動的形象,因而感到了滿足的緣故。這是這個時期小孩想象發(fā)展所特有的一個特點:以想象的過程為滿足。同樣的道理,孩子對喜歡看的動畫片總是百看不厭也是這個道理。
教育啟示:孩子的這種“百聽(看)不厭”的心理是許多年輕父母不能理解的,也是許多缺乏耐心的父母所無法容忍的,又是許多年輕父母與孩子發(fā)生沖突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的這種“百聽(看)不厭”的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地消失。
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所以希望年輕的父母們多研究,多了解孩子的心理,更好地理解孩子,體諒孩子,教育好孩子。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吃手是寶寶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讓寶寶與其他孩子約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