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中心,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認為這樣就是樣樣都好。然而,目前我國兒童心理問題發生率已經上升到10.78-15.16%,這組數據在提醒所有的家長和老師,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是不是也該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心理專家呼吁,重視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讓每個孩子的內心充滿陽光。
-現狀一:兒童心理健康不受重視
孩子每一步成長牽扯著每位家長的心,然而,許多家長發現,盡管自己操心受累地拉扯孩子長大,突然有一天竟然發現,自己離孩子越來越遠,越來越不了解他們,甚至還遭到孩子的厭煩。“我們已經給他們夠多的了,要吃有吃,要穿有穿,還想怎樣?”、“現在的孩子真不好管,越來越不聽話”……家長們總是不斷地抱怨。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家庭對孩子的培養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愛心,但是家長們大多對孩子的軀體發育、智力開發和文化、藝術等教育予以足夠的關注,卻往往忽略了那些潛在的兒童心理發育問題,致使一些孩子小小年紀卻出現了明顯的心理衛生問題。”河北省人民醫院兒童保健專家井麗娟分析,目前我國兒童心理問題有加重的趨勢,這不僅困擾著孩子的父母及其整個家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這與家長不注重兒童心理健康密切相關。
-現狀二:兒童心理診療狀況不樂觀
兒童心理衛生問題不是精神類疾病,而是兒童的心理發育偏出了該年齡階段的正常心理發育特征,也就是說,這種兒童與同年齡的正常兒童相比,性格、脾氣、情緒、行為、人格、注意力、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然而,目前人們對兒童心理的認識十分有限,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姚紹敏認為,目前兒童心理問題不斷加重,與家長、老師關注兒童心理發展的意識淡薄有關。姚紹敏舉了一個例子:曾經有一個孩子小亮(化名)性格比較內向,在學校上課時不聽老師的話,事事與老師對著干,脾氣暴躁,當老師發現口頭教育不管用時,就對小亮進行了體罰。結果這件事被小亮的父母知道了,其父母將老師告上了法庭。打官司期間,小亮去做了精神鑒定,結果顯示,小亮患上了狂躁癥。得知這個結果后,小亮的父母和老師都目瞪口呆。在姚紹敏多年的行醫生涯中,這樣的病例數不勝數。家長們往往是被“逼”得沒有辦法了,才會想到“試試看一下心理醫生”。
同時,各種醫療機構所開設的心理門診大多只關注成人心理疾病,專門針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診治機構、心理輔導機構也不夠健全,從而出現了有“病”無處醫的情況。
-分析: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多
據統計,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平均每月接診的兒童心理病例達40多個,姚紹敏介紹說,這與以前相比,數據還是有所提高的,這說明人們對兒童心理健康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
通過對病例的分析,姚紹敏發現,獨生子女出現心理問題最多。主要表現在一些生活優越、學習比較好的孩子身上,他們經受不了挫折,考試成績不理想、同學關系出現問題等都會使他們出現心理問題;平日在家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剛剛上幼兒園、小學時,無法適應、融入到學校的大環境,一時無法接受老師、同學對自己的“不關注”,從而出現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另外,社會大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比如盲目追星、開好車就算成功的思想等等,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一定的誤導。
-方法:心理健康須從小培養
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從小培養,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維持和增進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以預防心理異常和身心疾病發生。兒童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是身心發育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階段,兒童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可塑性很強,但自我意識已經形成。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良好的家庭環境幫寶寶平穩度過反抗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孩子安全感樹立健康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