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呵護備至,孩子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往往容易被大人放大,矛盾也容易升級。其實,當孩子間發生沖突時,如何教育孩子“化干戈為玉帛”,借機學會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命題。
孩子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言語不和用拳頭說話的現象難免發生,不必大驚小怪。關鍵問題是,當矛盾出現后,家長應該有怎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家長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我們提倡家長做個“滅火器”,對孩子的“公關危機”進行正確的引導。孩子打架之后往往情緒波動很大,一方面緣于委屈,要尋找支撐;另一方面則為自己的過錯尋找借口,逃避大人的責難,因此對事件的表述可能與事實有一定的出入。這時,家長特別需要冷靜,弄清前因后果,然后采取相應的處理方式,切不可盛怒之下責怪孩子“出手不夠狠”,更不能自己沖鋒陷陣替孩子“打回來”,這樣肯定會助長孩子畸形性格的養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疼,但當孩子受委屈時,更應該從著眼于培養孩子遵紀守法、寬容大度、能夠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角度出發來處理問題。不妨先讓孩子從怨氣中解脫出來,然后多從自身找原因,教會孩子處理類似的矛盾。擺事實、講道理,用純凈的心靈、高尚的行為感染人,這樣才是好孩子!
小孩子打架不記仇,多為孩子間和諧關系的持續發展考慮,即使吃點小虧又何妨?
先給自己“滅火”,再給孩子“滅火”,這樣就能使和善之氣上升。應該看到,磕磕絆絆是孩子成長中的小插曲,處理好它,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姜云霄)
下一篇:寶貝,別走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Flash:安全動畫系列—乘電梯 多小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