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悠長假期里,父母們都希望花些時間與孩子一起活動、玩耍,不僅可以彌補平時與孩子的溝通不足,還能滿足孩子的親情需求。但是就因為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比平日多了,也導致出現另一種情況,雙方鬧起了不大不小的沖突,如孩子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大人冤枉了孩子、面對愛提問的孩子很多家長會不耐煩等等,親子沒做好反而變得緊張起來。怎樣辦?專家認為,家長們要自覺學習一些親子方法了。
親子法一:
冤枉了孩子應向他道歉
對于孩子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于受到冤枉。孩子真誠地對待每一件事,如果一旦受到最親近的人的懷疑與冤枉,會感到十分委屈,當遇到這樣的事情,大人們應當怎樣處理呢?
具體事例:三歲的毛毛年初插班進幼兒園了,入園頭幾天他總把園里的玩具帶回家,爸爸媽媽和老師不斷地給毛毛講道理,很快毛毛就明白那些玩具是幼兒園的,但是有一天媽媽接毛毛時突然發現毛毛的衣服口袋里藏著一個小機器人,媽媽情急之下大聲斥責他,毛毛被嚇得放聲大哭,媽媽這才知道積木是同學送的,那一天毛毛就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家人怎么哄都哄不好。
專家解惑: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時候,他們在對待事情時總顯得比成年人較真,何況是被父母或小伙伴們冤枉的時候。父母在道歉之余,要讓孩子明白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挫折,可以提高自己孩子的心理成熟度,這樣的孩子面對社會和環境的變化較易適應,他們的自控能力、承受能力都會比較好,比較“老練”。而心理成熟度差的孩子,不太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正確做法:一定要首先給孩子解釋的機會,讓孩子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然后再下結論。當冤枉孩子時,應設法公開道歉,還給孩子自尊,這樣才能安撫他委屈的心情。父母要能夠接受孩子受到冤枉后表現出來的情緒,比如適度的哭鬧;之后,自然應該好好地去安慰孩子,設法使孩子的情緒在爆發后能夠漸漸平復下來。
上一頁1234下一頁下一篇:近兩成兒童有心理行為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不該問“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