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臨床醫學研究發現,孕婦流產的幾率高達15%至20%。而自然流產主因,是胚胎的發育不正常。
如果小產后再孕,孕婦應盡早讓醫生檢查,必要時加以治療,便可確保胎兒健康成長。
必要時加以治療,便可確保胎兒健康成長。
“為什么我會意外小產?”
這是許多孕婦感到痛心、難受與困惑的事。好不容易懷了胎,為何無法順利生產?
小產意外,可能發生在任何孕婦的身上。臨床醫學研究發現,孕婦流產的幾率有15%至20%。
所謂小產,是指懷孕24周前胎死腹中。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小產是指死胎在500克以下。
據醫學記載,小產約75%發生在妊娠16周以前,其中大多數又發生在妊娠8周前。
征兆及原因
小產有什么征兆?
最常見的小產征兆是腹部絞痛、陰道流血及有紅色分泌物。研究發現,女性懷孕初期,約有50%已受精的胚胎是不能成功發育,而且會隨經血排出體外,因此有些孕婦也不曉得自己已流產。
另外,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佘曼和弗拉克斯曼教授,綜合了16個國家的研究發現,有10%在早上沒有作嘔現象的孕婦中,會出現小產現象。較之于經常作嘔的孕婦,只有4%流產幾率。初步推斷,沒有晨嘔的孕婦,其小產幾率比曾有此經驗的孕婦高出一倍以上。
小產的原因很多,通常孕婦想在第一時間向婦產科醫生了解真相。除了一些不明的原因之外,一般上造成小產的原因如下:
◆胚胎發育異常
這是自然流產的最常見的原因。早期流產的孕婦中,染色體異常約占50%。
◆生殖系統病變
子宮發育不良、畸形,患有子宮肌瘤,會直接影響胚胎發育,造成流產。墮胎次數太多,也可能傷害子宮。
◆疾病纏身
孕婦如果患有嚴重的心、肺疾病、高血壓、腎病等,也可能間接危害胎兒的發育,導致孕婦流產。患有紅斑狼瘡的孕婦,流產幾率占30%,這是因為患此癥孕婦的胎兒會發育較小,甚至因胎盤功能不足而胎死腹中。
◆曾經流產
如進行流產手術時,有胚胎殘留體內,或引起生殖道受感染、出血,細菌或病毒經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中,也可能出現流產。
◆服食藥物
一些激素類藥物、某類中藥等,使用不當的話,也會使孕婦流產。
◆其他因素
工作忙碌、生活緊張、精神壓力太大、長期暴露在化學物的環境中等,會增加流產的幾率。
預防
有了小產的經歷,再次懷孕后,也可能面對同樣的問題。懷孕后,應盡早讓婦產科醫生檢查,確保胎兒發育正常,健康成長。
懷孕的4至10周內,如果醫生發現孕婦的卵巢分泌不足,經血液化驗后,會使用黃體素(Progesterone)的藥物作為補充劑,使胎兒健全發育。
除了藥物之外,孕婦在懷孕初期,應注意下列事項:
1、暫停性生活,免得孕婦的子宮受刺激收縮,導致流產。
2、避免劇烈運動,如球類運動、跳舞等。
3、避免做桑拿浴或泡熱水浴,因為腹中胎兒沒有直接的體溫調節和散熱機能,熱空氣和熱水會使孕婦的血液加速流動,容易引起小產及早產。
下一篇:孕婦須警惕環境中的危險因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孕婦別用艾條熏房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