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得知“有喜”的第一天開始,大部分準媽媽在興奮喜悅之余,都會有點擔心,胎寶寶是否能夠安然地成長?自己能順利度過懷胎十月的“漫長”時光嗎?能健康地生下寶寶嗎?……
中醫(yī)為你安胎護航
一般來講,懷孕的準媽媽如果懷孕過程順利,無論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舒服,作為醫(yī)生,我都不建議服藥來保胎安胎。其實注意飲食,不要過度勞累,生活正常,心情開朗,再加上準爸爸的體貼關懷,這才是孕期健康生活最需要的。
不過,假如懷孕后遭遇不幸的流產,這對準媽媽和家人都會造成心身的巨大傷害。而且很多女性的自然流產還有反復發(fā)生的傾向,這就給許多家庭蒙上了陰影,所以在出現胎滑不穩(wěn)時,請中醫(yī)為你安胎護航還是很有必要的。中西認為,引起流產的原因很復雜,內分泌失調、妊娠免疫調節(jié)失常、子宮形態(tài)異常等等都是可疑的禍首之一。
目前,西醫(yī)對于安胎并無非常有效的方法,多以補充黃體酮等孕激素為主,但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中醫(yī)安胎,更多是通過調理準媽媽的臟腑、氣血及沖任諸脈,使準媽媽全身機能得到改善,胎寶寶也就自然得以安養(yǎng)。恰當運用中醫(yī),對胎寶寶不會造成損傷。服用中藥保胎后生育的寶寶,智力和健康都不會受到影響,可以說,中藥安胎是沒有什么副作用的。
中藥安胎的健康密碼
中藥安胎適用于高齡產婦及習慣性流產的準媽媽,一般情況下,中醫(yī)師會依照每個人體質的不同,調配適合的藥物,達到最佳的安胎效果。按中醫(yī)辨證,準媽媽的體質可以分為腎虛、脾腎兩虛、血熱和血瘀等虛實、寒熱等不同。
1.功能失調所致流產以補腎健脾為主
功能失調導致流產的準媽媽,中醫(yī)癥候以腎虛和脾腎兩虛較為常見。其主要表現是腰膝酸軟,小腹隱痛下墜,頭暈耳鳴,孕后陰道少量出血,色淡黯,面部或眼眶黯斑。而有些女性平素體質虛弱,有自然流產病史,常見于黃體功能不健、妊娠免疫調節(jié)失衡,安胎以補腎健脾為主。
補腎健脾的中藥復方能提高準媽媽在早孕期間的β-HCG和孕激素水平,對胚胎產生保護作用,有利于正常妊娠的建立和維持。中醫(yī)防治自然流產強調辨證論治,進行整體調節(jié),防治結合,固本安胎。
2.有子宮肌瘤病史的復發(fā)性流產以益氣活血為本
這個類型的準媽媽,臨床表現可有小腹疼痛,腰酸下墜,煩躁,口干。治法是益氣和血,活血安胎。方藥可選桂枝茯苓膠囊。有自然流產病史或出現先兆流產癥狀的準媽媽,在生活上要注意調攝,飲食要均衡,避免辛燥刺激或生冷寒涼;心態(tài)要平靜,不要焦慮或憂傷;起居要謹慎,不可過于勞累,在懷孕3個月內應避免性生活。
如果發(fā)生有妊娠腹痛、胎漏(陰道出血)、胎動不安等情況時,可以服用中藥來安胎。安胎的中藥一般以健脾補腎或補養(yǎng)氣血等方法為主。常用方劑有壽胎丸、泰山磐石飲等,常用藥物有菟絲子、桑寄生、續(xù)斷、杜仲、阿膠、生地、黃芪、白術、白芍、黃芩、枸杞子等。但仍須針對每個不同的病因病證來考量用藥,切記沒有一個方子可以適用于每個人來安胎的,必須要以醫(yī)生處方治療為宜。
3. 陰虛、陽盛的準媽媽安胎需清熱養(yǎng)血
氣候溫熱地區(qū),體質偏于陰虛或陽盛的準媽媽頗為普遍,往往表現為血熱證。其主要臨床表現是面赤心煩,口干咽燥,或五心煩熱,孕后陰道少量出血,色鮮紅或深紅,質稠,小腹痛,腰酸脹,便秘,尿黃。治法是清熱養(yǎng)血,滋腎安胎。可選用保陰煎(生地、熟地、黃芩、黃柏、白芍、續(xù)斷、甘草)。
古今醫(yī)家在防治胎漏、胎動不安或滑產等病,一般是經由健脾固腎、滋陰清熱、補養(yǎng)氣血等法,來達到固攝胎元、防止流產的目的。
Pregnancy方劑解略(位置全文任意放置)
常用的安胎藥有“保產無憂散”,“壽胎丸”,“泰山磐石散”等。
保產無憂散 由當歸、川芎、白芍、黃芪、菟絲子、厚樸、艾葉、川貝母、羌活、荊芥、枳殼、生姜、甘草等十三味藥組成。此方藥物以理氣活血為主,
主要用于氣滯血瘀,使用時機為懷孕30周以上,有胎位不正考慮可能發(fā)生難產情況時服用,并可配合膝胸臥式及改變睡姿來幫助胎位轉正。
壽胎丸 藥物組成是菟絲子,桑寄生,川續(xù)斷、阿膠。
主要用于腎虛滑胎(習慣性流產)、及妊娠下血,胎動不安,胎萎不長。
泰山磐石散 人參、當歸、川續(xù)斷、黃芩、黃芪 、白術、白芍藥、熟地黃、炙甘草 、川芎 、糯米 、砂仁。
主要用于墮胎、滑胎,胎動不安,或屢有墮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腰酸,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脈滑無力。
使用中藥也需注意安全
準媽媽使用藥物,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中藥都可以使用于準媽媽,如瀉下藥大黃、峻下藥甘遂、大戟、芫花,屬于破血的水蛭、三棱、地鱉蟲,本身就有毒性的全蝎、蜈蚣等都是孕期禁用的藥物,而屬于活血的藥如紅花、桃仁等也須慎用。不過這些藥僅屬于少部分,并且臨床不經常使用。大部份的中藥對準媽媽而言是十分安全的,假如你選擇了合格的中醫(yī)師一般不會出現誤用的情況。
除此之外,中醫(yī)還認為,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癥,即使服用一般補養(yǎng)的藥物,也應當平和適中,與準媽媽的體質相符。準媽媽在懷孕后不應濫用中藥補品,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不僅對胎寶寶和準媽媽無益,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癥狀。
中醫(yī)認為,孕后陰血下聚以養(yǎng)胎,這會使準媽媽的身體處于一種“陰血偏虛,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tài),所以進補時要注意產前宜涼補,比如黃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熱效果的中藥。如果陰虛內熱的癥狀較重,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養(yǎng)陰血的補品,如性味溫和的銀耳湯等。
女性歷經懷胎、分娩、產后照顧幼兒等艱辛的任務,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做母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坐享其成”的父親恐怕是很難體會其中的辛苦吧!不過,這些辛苦比起聽到寶寶的第一聲啼哭,看到寶寶溫柔、可愛的小臉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什么比懷抱一個健康的寶寶更令人心滿意足,滿懷甜蜜呢?告誡所有的準爸爸,準媽媽的情緒和身體一樣重要,請準爸爸們多多體諒、照顧和幫忙,讓每一位準媽媽都能體會到由衷的幸福和喜悅,這樣生下的寶寶才會更聰明、更樂觀、更開朗。
撰文/ 王海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
下一篇:孕期看電視有哪些禁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準媽媽如何和胎兒平安過冬?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