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有臨床研究發現,口腔保健意識薄弱或口腔保健知識缺乏的妊娠期婦女患牙周病導致流產、早產或者胎兒死亡的幾率較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倍。
牙齦炎、蛀牙、牙周炎等都是妊娠婦女比較常見的牙周病。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專家提醒,女性懷孕之前,應到醫院進行牙周檢查,患有牙周炎等牙病的女性,應徹底治愈后再懷孕。孕期女性如遇有口腔問題,應及時就醫,而不應自行亂服藥。
專家簡介
葛少華 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A準媽咪孕期口腔保健注意啥
記者:有讀者問,近期打算要個寶寶,但牙齒本來就不好,并且民間有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該注意些什么呢?
葛少華:的確,在妊娠期間,格外容易出現口腔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孕早期的嘔吐反應使得孕婦無法好好刷牙,口腔衛生得不到良好的維持,此外嘔吐物中的酸性物質也可能會引起牙齒的脫礦,降低牙齒對齲病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激素水平改變引起的,由于妊娠使得女性激素水平升高,使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癥加重,表現為原本刷牙不出血的人懷孕后出現刷牙出血等齦炎癥狀,甚至會出現牙齦腫脹成齦瘤樣改變。
經研究發現,有18.2%的低出生體重兒及早產病例與其母親患有牙周疾病有關,患重癥牙周炎的孕婦產出低體重出生兒的危險率是牙周健康的孕婦的7.5倍。因此我們建議準備要寶寶的未來媽媽們及已經懷孕的準媽媽們一定要做好口腔衛生保健:1.定期到口腔科檢查,尤其是孕前一定要進行一次常規口腔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早期預防治療。2.口腔疾患的治療:孕婦發生流產的時間一般是在妊娠后的前3個月,而懷孕4至6個月則是治療口腔疾患最適當的時期。3.堅持口腔清潔衛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學會使用牙線,保持口腔的清潔,特別是加強進餐后的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4.營養:妊娠期的母體比平時更需要營養物質,以維護母體包括口腔組織在內的全身健康。5.分娩后更要注意口腔衛生的保持:民間有婦女坐月子期間不能刷牙的說法,其實這是不確切的,分娩后只要體力許可,就可進行漱口刷牙,只不過要注意用溫水。
B孕媽媽看牙要注意哪些問題
記者:經常有生完孩子的媽媽抱怨說:自從生完孩子,我的一口牙就壞掉了,全都是生孩子缺鈣引起的。這種抱怨對嗎?
葛少華:這種抱怨是不科學的。誠然,妊娠會使得一部分人容易有孕吐反應,使得刷牙成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并且由于妊娠引起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使得一部分原來就有慢性牙齦炎的媽媽在妊娠期癥狀加重,患上妊娠期齦炎。但只要堅持好好刷牙,牙齒有了問題,及時去看口腔醫生,做了媽媽的你依然可以擁有一口健康美麗的牙齒。當然在備孕前,能夠去醫院做一個專業的口腔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如牙齦炎、齲齒、阻生智齒等)盡早進行處理是最好的。不過萬一你懷孕后發現自己有口腔問題也不用恐懼,現代的診療技術保障了媽媽在孕期看牙無虞。
首先是孕媽媽擔心的治療牙齒時照X光片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其實牙科做根管治療需要照的根尖片放射量極少,而且照片子時會穿上鉛裙保護,可以保護孕婦及胎兒免于受到輻射。如果孕媽媽對于照X線片非常在意的話,醫生也可以進行根管治療,只是放上根管糊劑進行暫時充填,不需要照射X線片,等分娩后再來復診,可以拍片再在根管內放上牙膠尖進行永久根管充填即可。總之,提醒孕媽媽不必因擔心輻射而讓您的牙齒疼上數月,影響您的飲食和情緒,進而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第二是如果治療牙齒打麻藥會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口腔治療用的麻醉藥都是在口腔內局部使用,只要不過量,都可以安全使用。大可不必因為擔心麻醉藥的副作用而忍著疼痛進行治療,疼痛引起的應激反應反而會對胎兒造成不良的影響。
第三是孕婦可以服用治療牙齒的藥物嗎?孕婦不能服用四環素(可抑制骨骼發育)、氯霉素、鏈霉素和慶大霉素(損害害胎兒腦神經,導致先天性耳聾,還會損害腎功能),一般的牙科抗菌素對孕婦來講是安全的。并且對于牙齒的疾病來講,醫生的治療是主要的,口服藥物治療只是在一些感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才需要。因此,孕婦看牙時需要告訴醫生你的妊娠情況及時期,咨詢關于治療和用藥的安全性,保障孕期口腔衛生和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情和開心的笑容,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貝。
C孕期牙齦腫痛是何因
記者:有些女性孕期會出現牙齦腫痛,進食及刷牙時易出血,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葛少華:這種情況是妊娠期齦炎的表現。檢查口腔就會發現口內牙齦齦緣和齦乳頭呈鮮紅或暗紅色,下前牙最重,質地松軟肥大,輕觸易出血。
妊娠期齦炎典型癥狀多出現于懷孕2~3個月后,至8個月時達到高峰,與血中孕酮水平相一致。分娩后約2個月后,炎癥可減輕至妊娠前水平。
部分孕婦表現為妊娠期齦瘤,多見于下前牙唇側牙間乳頭,通常開始于妊娠第3個月,迅速增大,色鮮紅光亮,有蒂或無蒂,一般直徑不超過2cm,極易出血。
妊娠期齦炎或齦瘤的治療重在去除一切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等,指導孕婦正確的刷牙方法,嚴格控制菌斑,當齦袋內有溢膿情況時可以用1%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但要避免使用抗生素等全身藥物治療,以免影響胎兒發育。對一些體積較大、妨礙進食的妊娠期齦瘤,可選擇在妊娠期4-6個月內手術切除。
經研究發現,有18.2%的低體重新生兒及早產病例與其母親患有牙周疾病有關,患重癥牙周炎的孕婦發生的危險率是牙周健康的孕婦的7.1倍。因此我們建議準備要寶寶的未來媽媽們及已經懷孕的準媽媽們一定要做好口腔衛生保健:
1.定期口腔檢查,尤其是孕前一定要進行一次常規口腔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早期預防治療。
2.口腔疾患的治療:孕婦發生流產的時間一般是在妊娠后的前3個月,而懷孕4至6個月則是治療口腔疾患最適當的時期。
3.堅持口腔清潔衛生:妊娠期母體口腔,常有多種原因使之不潔,影響牙周疾病的過程,因此應經常保持口腔的清潔,特別是加強進餐后的口腔衛生是非常重要的。
4.營養:妊娠期的母體比平時更需要營養物質,以維護母體包括口腔組織在內的全身健康。
□本報記者 馮少華
下一篇:孕期吐得厲害或致孩子變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懷孕了,就必須在家安心養胎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