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產科醫生說保胎
主講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彭丹紅
吳佩慈生二胎,陳浩民家都生第四胎了,大S又被爆懷上二胎……而有的人生一個孩子都很難,連著好幾次懷上后都流產了。習慣性流產對一些想當媽媽的女性來說簡直是噩夢,保不住孩子身心都受折磨,因此不少孕婦采用打黃體酮、躺著不動、甚至注射丈夫的血保胎,專家說這些方法都不正確,只有科學的治療才有希望。
案例:連續流產2次,心生恐懼不敢懷孕
張女士(化姓)今年36歲,最近喜得一個寶貝女兒,全家都很開心。但是,這個孩子真是來之不易,因為此前張女士曾經連續兩次流產。張女士夫婦兩個人身體都很好,第一次流產后大家都沒在意,只是以為工作太累沒休息好所導致。第二次懷孕后,全家人都很重視,不僅吃各種補品保養,張女士還辭掉了工作在家待產。本以為萬無一失,沒想到孩子還是沒保住。從那以后,張女士心里留下了陰影,一方面是家人的殷切希望,另一方面是自己年齡也不小了,時間一長郁郁寡歡,后來都不敢再懷孕了。
彭丹紅介紹說,張女士來就診時精神狀態非常差,請心理精神科會診后發現她已經患有輕度憂郁癥。經過染色體檢查、宮腔鏡檢查等一系列檢查后,發現張女士連續流產的原因是黃體功能不足,卵巢排卵后沒有完全形成黃體,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子宮內膜未能及時轉換而不利于受精卵的著床,往往導致不孕或習慣性流產。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調理,復查發現張女士的黃體功能恢復正常,醫生鼓勵她懷孕,不要害怕。最終,張女士順利生下了可愛的女兒。
彭丹紅表示,新生命的孕育對很多家庭來說是頭等大事,家人對孕婦和胎兒也是呵護備至,但有一些保胎、安胎方法是不對的,選擇的時候要注意。
誤區一:孕酮一低就打黃體酮?不合適
黃體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黃體內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宮內膜分泌轉化不足,出現排卵性功血,且不利于受精卵的著床,可導致不孕或習慣性流產。黃體酮是一種孕激素,對黃體分泌不足、孕酮缺乏引起的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的預防與治療有積極意義,在臨床上往往被視為孕婦的保胎良藥。然而,并非所有先兆流產的孕婦都適合用黃體酮,也不是補的越多越好。
已懷孕查孕酮很低就馬上打黃體酮是不對的,懷孕6-7周之內孕酮水平不穩定,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這個時候其實是沒有關系的。如果懷孕6-7周以后孕酮還是很低,可能會有問題,這時候才有可能需要用黃體酮保胎。
誤區二:臥床待產?看似“安全”但對母嬰都不好
懷孕后,孕婦稍有不適,自己和家人就可能過于緊張,要好好在家躺著保胎,有的甚至辭了職整天躺床上。彭丹紅指出,長期臥床會讓母體的抵抗力下降,胃口變差,體重下降,這對胚胎的發育都很不利。孕婦處于高凝狀態,長期臥床還容易形成靜脈血栓;長時間封閉在家,不外出活動,不與人接觸,還容易影響情緒,嚴重的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彭丹紅提醒,針對病因的調整治療和臥床休息都是保胎的措施,但不要絕對的臥床休息,只有在活動性出血的時候才要臥床。
誤區三:用丈夫的血保胎?也不靠譜
臨床上免疫性因素導致的流產占習慣性流產的67%,也就是說懷孕期女方體內產生了針對男方的免疫反應,導致胚胎沒有辦法在母親體內存活導致流產。因此,有人提出用丈夫的血來為妻子保胎。妻子的免疫系統認為丈夫精子里的物質是外來物質,那就多刺激幾次“套套近乎”,用丈夫血液中的免疫物質來調整妻子的免疫能力。抽取丈夫的靜脈血,分離出淋巴細胞,再將淋巴細胞注射到妻子皮內。這種方法靠譜嗎?
彭丹紅解釋說,目前還沒有醫學證據支持這種治療方式比安慰劑更有效,丈夫的血治療習慣性流產尚有爭議。丈夫的血不是自己的,如果丈夫的血不合格還會找第三方的血分離出淋巴細胞注射到體內,甚至存在一定的風險。
錢鈺玲 胡林
下一篇:哪些激素在你的孕期“興風作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O型血夫妻生二胎需要注意什么?問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