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免疫力,一部分是先天帶來的,一部分是后天獲得的。我們的眼睛、鼻孔、口腔和外界相通但并不得病,這就是我們自身的免疫機能和層層的防御功能在起作用。同樣我們婦女的陰道也與外界相通,但也并不經常得病。
我們的陰道環境中,常見微生物群 20多種,乳酸桿菌占85-90%,和一些需氧菌、厭氧菌。陰道微生物群共棲共存,相互依賴及制約,由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應在抗炎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局部免疫反應大于全身免疫反應。其中乳酸桿菌的作用是維持陰道內環境穩定的主力,乳酸桿菌可以分解為乳酸、H2O2、細菌毒素來抑制G+菌、G-菌,包括加德納菌、大腸桿菌、類桿菌、淋菌等,因此我們絕大多數人并不得陰道炎。
外陰皮膚粘膜有正常防御機制,宮頸有抗微生物的作用,宮頸粘液栓起著機械的防御作用,在宮頸的陰道端有炎細胞、細菌、真菌等;在宮頸的子宮端炎細胞少、沒有細菌。宮頸起著抗微生物的作用,妊娠后乳鐵蛋白、白細胞防御濃度均高于非孕期,以保證孕期母嬰的安全。
而一些影響陰道環境的因素如妊娠狀態、性交次數每周>3次、性工作者(多個性伴侶、特殊性行為等)均可能影響陰道的免疫功能,另外陰道灌洗、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酗酒……)等破壞了陰道的微生態環境和皮膚粘膜的保護作用,降低了機體的免疫力,即可導致陰道發生感染!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人類自身的防御機能很強。當我們破壞了自身的防御機能時,就易于感染陰道疾病,這包括生殖器單純皰疹感染、念珠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病、淋病、尖銳濕疣、梅毒等等。在妊娠期會直接威脅母嬰的性命,會導致孕婦流產、早產并對宮縮抑制劑不敏感、胎膜早破等。同時宮內感染、產時及產褥感染等幾率增加。對胎嬰兒可出現低體重兒、新生兒感染、新生兒病率與死亡率增加。以至于母親發生宮頸癌、嬰兒發生胎傳梅毒,還會增加艾滋病感染的機會。
當出現宮內感染時會出現:胎心過速、孕婦心率加快、子宮張力增加、羊水變臭,孕婦的白細胞異常增多,C-反應蛋白明顯增加。會出現胎膜早破、新生兒嚴重病率和絨毛膜羊膜炎。
我們強調預防為主,孕期一定注意自身的清潔,平時經常清洗外陰,勤換內褲,孕期減少性生活的次數,性生活時注意戴避孕套。一旦發現有分泌物量增多,性狀異常、瘙癢、灼熱等現象,及時就診。同時孕期注意定期保健,如果沒有孕前檢查,孕早期應常規做陰道白帶檢查和宮頸的TCT檢查,較早地發現問題,較早治療。
孕期如果感染了陰道疾病,在治療時有幾個原則;
1、定期圍產保健:
定期圍產保健可以提供預防、早發現和早治療生殖道感染與性病的機會。
要接受健康宣教了解生殖道感染和性傳播疾病的傳播途徑、危害、預防方法;如何安全自己的性行為;如何正確使用安全套;識別陰道炎癥的癥狀;要到正規醫院就醫;鼓勵自己的性伴侶接受治療等等。
孕期無癥狀的滴蟲攜帶者不必治療;無癥狀的真菌攜帶者不必治療;有早產史的細菌性陰道病可篩查及治療;B型鏈球菌在 35-37周進行篩查,分娩期前進行治療;孕期不必篩查及治療支原體,因此重要的是切勿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
女性下生殖道有自然的防御機制,盡量不要破壞這道防線。手術前后或產前產后常規檢查陰道、宮頸分泌物:pH、清潔度,異常時做病原學檢查及針對性治療。首次產檢時要做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血清學檢查。也不要忘記宮頸防癌檢查。
2、為什麼不主張陰道灌洗?
陰道微生物群本來共棲共存,相互依賴及制約,當感染了陰道疾病,陰道灌洗可將乳酸桿菌、病原、與免疫因子全洗掉,改變陰道pH值,更有利于病原菌繁殖。
如加德納菌、大腸桿菌、類桿菌、淋菌等,細菌性陰道病、念珠菌感染等發病是內源性的微生物群失調。因此不要破壞陰道、宮頸等下生殖道微生態環境! 同時陰道灌洗液常常是含碘消毒液,殺菌同時殺陰道菌群(乳酸桿菌),停藥1周內“反彈”,細菌更多, 細菌性陰道病危險增加。我們自己在家清洗外陰時,也不能往里清洗陰道,因為常規洗陰道者,陰道炎發生增加2倍。
3、不主張使用抗菌素
抗菌素也可殺滅乳酸桿菌,如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四環霉素、痢特靈、氯霉素、麥迪霉素等抗生素對乳酸桿菌呈高度敏感狀態,會破壞陰道、宮頸等下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機制,因此盡量不要破壞這道防線,否則易于發生上行感染,并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險性。但甲硝唑、頭孢甲氧霉素、克霉唑對乳酸桿菌不敏感,孕期可以使用。
孕期對有癥狀細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要用抗生素治療,對無癥狀細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可不必篩查,不必用抗生素治療,以免造成菌群紊亂,增加早產危險性。
在陰道中乳酸桿菌與念珠菌并存,說明均是健康婦女正常陰道微物群之一。
孕期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早產)的病歷,如治療細菌性尿道炎、治療淋病感染、衣原體感染及梅毒。早產高危孕婦 (早產史、胎膜早破史)需篩查與治療細菌性陰道病,以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早產。
4、淋病及沙眼衣原體感染時多無癥狀。
因為淋病發病率≥4.7%,因此需要篩查,患有淋病時宮頸粘液性狀典型粘膿白帶,但也可以外觀正常,通過宮頸分泌物涂片及培養得到確診。但不必為此作剖宮產。
淋菌性宮頸炎可致感染性流產、早產、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若產時感染容易得產褥熱,但不必為此作剖宮產,應該立即治療。有淋菌性宮頸炎,需同時治療沙眼衣原體;當播散性淋病導致敗血癥時,可發生死胎、流產。如分娩前沒有及治療,新生兒生后也要立即治療,使用規范化治療的目的是為防止新生兒眼炎,產褥感染及性傳播疾病。
5、妊娠期梅毒可以經母嬰傳播危及胎兒和嬰兒,而導致流產、死胎、早產及先天梅毒。
梅毒是唯一能在宮內治愈的疾病,不必為此作人流。所以梅毒血清學篩查意義重大,近年來妊娠期梅毒上升迅速。盡早在婚前、孕前與孕期作梅毒血清學篩查,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梅毒期別越早,傳給胎兒機會越大,危害越大;梅毒治療越早,療效越好。妊娠期梅毒未治、未規范化治療、或治療至分娩時間小于4周,新生兒應進行驅梅治療。妊娠期梅毒治療首選青霉素,如過敏則脫敏后治療,沒必要因孕婦患梅毒而終止妊娠,除非證實胎兒受累嚴重。文/趙天衛
下一篇:孕期感冒“死撐”危害母嬰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血糖高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