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據專家介紹,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該病列為糖尿病的一個獨立類型。近年來,隨著國內逐漸重視孕期糖尿病篩查,該病檢出率明顯提高。
專家提醒,要區分這樣兩種情況---妊娠期糖尿病與糖尿病患者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懷孕期間發生的糖尿病,即懷孕前血糖正常,這種情況占糖尿病孕婦的80%以上,它多數發生在懷孕后第24~28周。這類患者多數在妊娠結束后,糖尿病癥狀可消失,但部分人以后可變成Ⅱ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妊娠是指婦女在懷孕前已經發生糖尿病,這約占糖尿病孕婦的10%~20%。妊娠可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及并發癥加重。
妊娠期糖尿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隨著孕周的增加,胎盤分泌的胎盤泌乳素、催乳素、孕激素等激素逐漸增高。這些激素在外周組織中有較強的抵抗胰島素功能,導致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為了維持妊娠期糖代謝的平衡,孕婦胰島細胞增生、肥大,胰島素分泌增加。與非孕期相比,胰島素分泌量增加2~3倍,餐后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增加更明顯。上述變化多出現在妊娠24~28周,妊娠32~34周達到高峰。如果該階段孕婦胰島細胞不能代償性分泌較多的胰島素,將會導致糖代謝紊亂,出現妊娠期糖尿病。
糖尿病對母親、胎兒危害大
無論是對準媽媽還是對胎兒,糖尿病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孕婦患了糖尿病后,妊娠高血壓疾病、流產率、尿路感染的幾率都可能比普通孕婦高很多,還可能出現羊水過多、產后出血、孕產婦死亡率增高等。
妊娠期糖尿病還會對胎兒產生一系列的病變性影響,巨大兒是其最常見的并發癥,因為胎兒的生長發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體和胎盤的功能。如孕婦血糖控制不好,可致胎兒高血糖,從而促使胎兒生長加速和過度,產生巨大兒。其次還會導致流產、早產、死胎的發生率增高及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呼吸窘迫甚至一些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先天性畸形等。
孕期篩查很重要
專家建議,妊娠期的婦女都要做糖尿病的篩查。常規篩查時間一般在妊娠24~28周,采用隨意口服50克糖負荷試驗,具體方法是孕婦將50克葡萄糖溶于200毫升的溫水中,于2至5分鐘內喝完,1小時后抽靜脈血。如果篩查結果顯示孕婦血糖值大于等于7.8mmol/L,就需進一步檢查診斷是否為妊娠期糖尿病。
哪些準媽媽屬于高危人群
有下列情況的孕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應注意孕期的篩查:
1.年齡在33歲以上或者有多飲多食多尿及消瘦者;2.體胖者;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4.以前有流產、早產、胎兒畸形、巨大胎兒等不良孕產史者;5.本次妊娠過程中體重增長過多,胎兒偏大,有血糖高、蛋白尿、水腫的孕婦;6.羊水偏多及有反復發作的陰道霉菌史者;7.有多囊卵巢綜合征,多年不孕者。
“糖媽媽”調理準則
大約80%的“糖媽媽”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但也有20%左右的“糖媽媽”需要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
1.飲食療法。提倡少量多餐,最好分大三餐、小三餐,上、下午及睡前加餐。同時應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維生素以及鐵、鈣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吃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每日量不超過200克,應選擇含糖量低或用番茄、黃瓜等蔬菜代替,盡量不要吃西瓜、荔枝、龍眼等高糖水果。
2.運動療法。吃得多、運動少往往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的直接原因。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適當的運動,能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對降低血糖有一定幫助。不過,準媽媽的運動量不宜太大,可采用散步等形式,一般使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20次以內,運動時間一般在20~30分鐘。
3.密切監測。準媽媽在發現糖尿病后,應密切與專業醫生配合,定期做血糖、血壓、血脂等相關檢查,密切監測胎兒發育情況。如果通過飲食營養調理一周,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或者出現妊娠高血壓、羊水過少、感染等情況的孕婦應考慮住院治療。
下一篇:準媽媽,你了解孕期貧血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齡媽媽應警惕妊娠期糖尿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