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準媽媽:我怎么變“病人”了?醫院病患混雜孕婦產檢擔心染病 盼享“單門獨戶”服務
29歲的曹女士已經生下女兒兩個多月,現在還定期要帶寶寶上佛山婦幼保健院聽早教課。但講起去醫院,心里還是覺得不舒服。“原來曹媽媽從第一次陪她到醫院做產檢時,就開始“鬧別扭”了。
準媽媽上醫院心里有壓力
據曹女士稱,當時她媽媽看到她手中拿的一本病歷卡,敏感地覺得這叫法不對,“生了病的人才要拿病歷卡看病呢,你健健康康的看什么病啊。”再后來,曹女士生育住進醫院了,家里人個個喜氣洋洋,醫生護士們也態度可親,可一轉眼,曹媽媽又在護士站聽到兩個護士姑娘在討論:某某號床的病人剛生完……曹媽媽又不高興了很久。
對于這個問題,另一位剛生完孩子的新媽媽阿冰也無奈地說,“感覺都是叫產婦好點,因為生孩子明明是喜事,為什么要稱作病人?心里也會有一剎那的抗拒。但是事實產婦是要住在醫院,硬要稱為病人也沒有辦法。”
擔心腹中胎兒染病毒
曹女士還介紹說,其實自己本人對醫生怎么稱呼不是很在意,但她懷孕期間也怕上醫院。電梯里擠滿了人,門診里咳嗽聲此起彼伏。“有些病毒可是會導致胎兒畸形呢。”
一位醫生告訴記者,醫院的確有必要把健康產婦的檢查區域跟病區隔離好,“孕婦是特殊人群,胎兒的發育很容易受影響。”尤其是門診里常見感冒發燒之類的疾病,健康孕產婦和嬰兒頻繁進入醫院會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風險。
醫院稱“病人”叫法沿用已久
南海婦幼保健院一位領導認為,懷孕和生產是人類的自然過程,雖然也有部分出現病理現象的,但一律把孕婦統稱為病人這個職業習慣和觀念可能真有必要改。可是醫護人員把服務對象叫“病人”,檢查治療記錄叫“病歷”,這種叫法沿用已久,改變有一定難度。
但專家指出,其實從孕期到生產的整個過程既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個病理的過程,隨時可能出現各種并發癥,而胎兒和新生兒也會有出現各種先天性疾病的風險,醫院所承擔的,正是篩查和降低這些風險的責任。
核心提示
“生孩子明明是件喜事,懷孕過程也一直很健康,可到醫院做產檢時卻被稱作病人。”近日,剛剛生完孩子的媽媽阿冰向記者抱怨。
在今年的“豬寶寶”生育熱潮中,孕婦到底應不應該被稱作“病人”引發人們討論。記者在佛山一個醫院論壇中,發現不少準媽媽和新媽媽在熱烈地跟帖討論這個問題。記者隨后通過網絡和電話等采訪了數位育齡女性,大多數人覺得健康孕婦被稱病人心里會不舒服。
文/記者周潔瑩
嘗試
健康母嬰與病人分開
佛山的一些婦幼醫院和醫院婦產科在人性化接待孕產婦方面已做了努力與改進。在分開健康孕產婦和病人方面,南海婦幼保健院開始了新嘗試。該院正在建設一棟全新的母嬰保健大樓,屆時健康孕產婦的檢查、生產,乃至新婚夫婦的婚檢、產檢,以及新生兒護理、早教一系列功能區域都將搬進大樓,與其他看病的病人分開。該院負責人表示,將給孕產婦健康的生育提供很多方便,讓她們不再把準媽媽當作‘病人’對待。”
下一篇:孕期皮膚病要小題大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孕婦睡姿應隨胎兒生長發育而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